去年夏天,醫館來了位愛長痘痘、痤瘡的年輕患者,她是被母親硬拉來的,整個臉被包的嚴嚴實實,只露出一雙眼睛。
詳細詢問後,得知患者剛大學畢業,因為實習、找工作等原因,壓力太大,臉上開始連續長痘痘。
經常是這次長得還沒好,新一批又長了出來,整個臉摸著都喇手。短短三個月,臉上就沒有一處光滑的地方了。
加上患者才20多歲,正是愛美的年紀,這導致她越來越自卑,連見人都不敢了。
診見,面部痤瘡,伴膿頭、瘙癢,時有頭暈,口乾,失眠、食慾都很差,平時經期量少,色暗有血塊。
又看其舌脈,舌淡、邊有齒痕、苔白,脈沉。
辯證後,開出方子:生地黃、當歸、赤芍、香附、益母草、雞血藤、土茯苓、白鮮皮、地膚子、蒺藜、紫花地丁、蒲公英、砂仁、神曲。
結果呢?
服藥半個月後,患者痤瘡比之前稍有緩解,新的不再繼續長出來。在上方加減後,叮囑患者繼續服藥半個月,痤瘡明顯減少,余症亦緩。繼續守方調治2月余,月經恢復,痤瘡問題得到解決。
那這位患者是在怎麼回事呢?
本案患者平素月經量少,本次經閉不行,而兼見痤瘡反覆,知其本於血虛而標於邪實。
作息失調,火邪內生,上蒸頭面,加之火熱生風,風熱毒邪阻於肌膚,則營衛郁遏,故見痤瘡、膿皰,而時有瘙癢。
營血虧虛,經血乏源,故見平素月經量少,色暗;恰逢工作繁忙之時,肝氣鬱結,血行不暢,沖任瘀阻,胞脈不通,經血不得下行,遂致月經不行;營血不足,不能上榮頭目,故時有頭暈;心血不足,神失所養,故失眠。
四診合參,辨為營血虛滯,毒蘊肌膚證;治以補血調經,祛風解毒,散結消腫。
我的用藥思路呢?
方中生地黃甘寒,清熱涼血,而滋補營陰;當歸味辛性溫,主入血分,可補血活血;赤芍清熱和營,又可涼血散瘀。
以香附取其入肝經,解郁行氣調經之力強,故《本草綱目》載香附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
四葯同用則養血調經,補而不滯。
血虛不行,胞宮瘀滯,故加益母草活血祛瘀,以暢胞宮;雞血藤助當歸養血活血,暢行經脈。
白鮮皮、地膚子合用祛風止癢,清熱除濕;土茯苓解毒除濕,消腫散結;蒺藜活血祛風,兼可舒肝解郁。
紫花地丁、蒲公英合用則清熱解毒,消散癰腫之力強,與土茯苓同用以解瘡毒。
砂仁暖脾醒胃,神曲消食健脾,二葯同用可顧護中州,助其運化藥力而無寒涼傷脾之虞。
全方攻補兼施,標本同治,清熱解毒而不傷正,養血調經而不壅滯,則痤瘡得解,經血得下。
二診時痤瘡改善,而經血未行,故加三棱、莪術以破血行氣,通達胞脈。
複診時月經已行,痤瘡亦緩,葯已中的,乃守方加減續服,以固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