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了發燒不退,失眠沒精神怎麼辦?專家教您居家解決妙方

很多小夥伴「陽」了以後,發燒不退,夜裡影響睡眠,白天沒精神,試試下面專家推薦的方法吧——

01|專家教您居家就能用的三個退燒方法,充分發揮作用神奇的中醫外治法優勢

1、作用神奇的中醫外治法

中醫的傳統外治法,有兩個特別經典的技術:針刺和艾灸。

通過一些退燒穴位,進行針刺來退燒的作用機理,就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炎症物質、引出邪氣,適合一些用藥無法退燒,或者是孕婦、基礎病多的老年人群,但是不能自己在家操作。

2、在家也能用的退燒穴位

①合谷穴

大拇指第一指節橫紋對著虎口連線,拇指頂端的位置就是合谷穴,多按揉可以起到退熱的效果。

②大椎穴

脖頸處低頭的時候最高點的下面,就是大椎穴,多按揉有退燒效果;

③清天河水

腕橫紋的中點向肘橫紋的中點,摩擦或拍打100-300次。

專家提醒:中低燒38℃左右可以選擇以上穴位退燒,但是太高或者有明顯其他的病情變化,要及時就醫。


02|休息充足但呵欠不斷,小心是脾腎陽虛,是中風體質之一,看看中醫外治法

1、中醫外治法預防腦中風


冬天,面對致死率、致殘率極其高的腦中風,專家帶來了兩個獨特的中醫外治法,針對兩種不同的人群,通過調養兩個部位,幫助我們居家預防腦中風。

2、火龍罐的作用

第一種外治法會用到一個外形獨特的「蓮花罐」——火龍罐

它是一個集刮痧、推拿、艾灸於一身的神奇小罐子,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滑利關節、溫補陽氣的作用,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微循環障礙、酸麻脹痛、渾身疼痛等病情都有不錯的療效。

3、火龍罐的優勢


①避免刮痧和負壓走罐的疼痛感;

②治療性和舒適性並存;

③作用勝過一般灸法。

4、養背預防腦中風


背屬陽,通過
刺激背部穴位補充陽氣、預防中風的方法,適合脾腎陽虛的人群。

陽虛和腦中風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陽氣就屬於正氣的一種,中醫上認為腦中風是種

積損正衰、陰陽失調引發的氣血逆亂,其本質就是陽虛的陽氣不足無法推動血液、津液運行,形成痰濁血瘀致病。

②脾腎陽虛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和腎都陽虛的人群,往往全身陽氣都虛弱,就容易發生中風。

5、脾腎陽虛的癥狀

多卧嗜睡、呵欠不斷、畏寒喜暖、食少納呆、下肢浮腫、大便溏瀉、五更泄瀉(凌晨五點左右腹痛腹瀉)、小便清長、雙下肢浮腫、舌苔淡白或白滑、舌體胖大。

專家提醒:小心夜間睡眠充足仍然呵欠不斷的情況。


03|找到背部的督脈、膀胱經和背俞穴,專家教您用火龍罐、刮痧板預防腦中風

1、背部的經絡穴位

①督脈

後背正中線從骶尾部上到頭部、下到口唇,是督脈循行的部位,督脈入絡於腦,可以調理很多腦病,如失眠多夢、頭暈頭痛、中風、痴呆、健忘等;

同時督脈是陽脈之海,統領人體六條陽經,對於陽氣生髮很重要。

②背俞穴

督脈旁開1.5寸的膀胱經上,有許多背俞穴,其中的脾俞腎俞,是健脾益腎非常好的穴位;其他的背俞穴也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的關鍵臟腑。

2、火龍罐的妙用


根據身材選擇合適的火龍罐大小,加入三個小艾柱或一根大艾柱,推薦陽虛程度重的人群選大艾柱,每次20-30分鐘,給罐身穿小衣服可以減少散熱,持續更長時間。

①開始之前可以在背部塗抹一些橄欖油或香油,讓罐的運行更通暢;

②手法一:順著督脈自下而上,然後從兩側的膀胱經而下;

③手法二:旋轉前進,循行每側的兩條膀胱經;

④手法三:在脾俞和腎俞坐罐停留一分鐘。

⑤一天做一次,不用天天做,根據病情選擇頻率。

專家提醒:

高熱、咳痰、咯血、大便乾燥、小便黃等實證人群,潮熱盜汗、下午晚上身上發熱、愛光膀子的陰虛人群,以及皮膚病、皮膚破潰、過敏的患者,或者孕婦、幼兒和一些重症人群,和新冠陽性期間都不適用

,陽康後感覺有陽虛癥狀可以用。

3、刮痧板的妙用

火龍罐的操作需要更多的專業手法,在家操作更推薦刮痧板來替代。

①刮之前用40度左右的熱水浸泡加熱;

②刮的時候,順著督脈自下而上,然後從兩側的膀胱經而下;

③用刮痧板的凸起處點揉脾俞和腎俞,每次點揉3-5分鐘。


04|中風體質二——肝腎陰虛,有這些表現都可以用,改良貼敷法和不要錢按摩

1、肝腎陰虛型中風


除了脾腎陽虛,還有一類人群非常容易頻繁多次地發作腦中風,就是

肝腎陰虛的人群。

很多慢性病人群在疾病後期,都表現為陰虛陽亢,陽亢就容易引動內風致病。

2、肝腎陰虛型腦中風的癥狀


陰虛生內熱,因此患者往往怕熱、愛光膀子,肝腎陰虛的癥狀還包括:頭暈目眩、頭部發脹、頭重腳輕、面色潮紅、兩目乾澀、腰酸膝軟、少寐多夢、健忘、遇煩勞郁怒而加重、容易摔倒、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苔少。

3、養腹預防腦中風


肝腎陰虛則通過

滋補肝腎之陰、平肝潛陽的方法來調理,腹屬陰,推薦臟腑之氣輸注於胸腹部的穴位——募穴,包括五臟六腑、心包經在內共十二個募穴,與肝對應的是期門穴,與腎對應的是京門穴

①期門穴:位於乳頭下方的肋間隙,在第五、第六肋間;

②京門穴:屈肘夾腋,肘尖在腋中線上對應的是章門穴,章門穴往後1.5寸取穴京門穴。

③任脈:為陰脈之海,在臍中下3寸取關元穴、臍中下1.5寸取氣海穴,也能起到養陰的效果。

4、改良版貼敷膏


專家推薦了根據六味地黃丸改良而成的

六味補陰膏,來貼敷養陰。

組成:

熟地40克、山茱萸20克、山藥20克、石斛15克、菟絲子15克、黃精15克。

用法:藥材打成粉,用黃酒或醋調成膏狀,放在空白葯貼上,然後貼在期門穴、京門穴、關元穴、氣海穴上,每次4小時,如有過敏、瘙癢要及時取下。

專家提醒:皮膚破潰、疥瘡、過敏或者是陽虛人群不適用。

5、不花錢調理肝腎陰虛

家裡沒有藥材製作貼敷膏,專家帶來了兩個小動作調理肝腎陰虛。

①推腹法

從心窩開始,在腹部正中線上順著任脈走行,自上而下推10-15分鐘至微微發熱即可。

②摩腹法

以肚臍為中心,根據順補逆瀉的原則,順時針按摩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