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癌症患者來說,「轉移」是他們最不願聽見的字眼,這意味著癌症病情的惡化,意味著治療難度的增加,甚至直接影響了生存期。據統計,高達90%的癌症患者,其死亡與癌症轉移相關,而轉移帶來的各種併發症,也會讓癌症患者痛苦不堪。
其中,骨骼是晚期惡性腫瘤常見的轉移部位,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腎癌、宮頸癌等惡性腫瘤中較為常見。其中,乳腺癌骨轉移的比例為65%~75%,前列腺癌65%~75%,肺癌30%~40%,腎癌30%,多發性骨髓瘤更是高達70%~95% 。
一般發生骨轉移,往往意味著患者的癌症已經發展到晚期,全身的癥狀會讓患者誤以為是腫瘤引起,很難聯想到骨轉移。骨轉移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往往比腫瘤本身更嚴重,出現以下4種癥狀一定警惕骨轉移。
1、疼痛
骨轉移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疼痛,什麼樣的疼痛可能是癌症的骨轉移呢?癌症骨轉移後的疼痛與其他骨病引起的疼痛有所不同,常常表現為酸痛、脹痛和刺痛,偶有撕裂痛,多以鈍痛為主。
骨轉移疼痛部位比較固定。骨轉移後癌細胞會在骨頭裡面釋放大量的溶解介質,破壞骨細胞,遭到破壞的骨細胞又會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進一步促進癌細胞分泌溶解介質,導致惡性循環。胸椎、腰椎、肋骨是常見的骨轉移部位,可出現局部腫塊,疼痛部位比較固定。
骨轉移疼痛的程度會逐漸加重。早期骨轉移的疼痛癥狀並不明顯,但是隨著疾病的發展,到了中晚期或者是轉移範圍進一步擴大後,疼痛程度也會逐漸加重。常表現為夜間疼痛、反覆發作、持續性疼痛等。肺癌的轉移率達到三分之一以上,很多肺癌患者都是在轉移之後才發現的。骨轉移的初期可能沒有癥狀,往往一年以上才有明顯疼痛癥狀,所以說肺癌患者在沒有骨轉移的癥狀的時候,也不能排除骨轉移的可能。
2、其他癥狀
癌症骨轉移還會容易引起貧血、乏力、食慾下降、營養不良等全身癥狀,由於癌細胞不斷地破壞人體骨骼,極易引發高血鈣。後期患者因全身虛弱需長期卧床也會出現肺不張、血栓、壓瘡等癥狀。
3、骨折
有的骨轉移患者會發生骨折。大部分患者因骨折就醫時才發現已經骨轉移了。癌症骨轉移會導致骨質丟失,骨骼因為被嚴重破壞而變得脆弱,輕微外傷、咳嗽都可引發病理性骨折,尤其是椎體骨、肋骨等部位骨折的幾率較高。
4、壓迫癥狀
骨轉移可能發生於任何部位的骨骼,但臨床上,以脊柱、骨盆、肋骨、四肢長骨等最為常見,當骨轉移發生在脊柱部位,有可能破壞椎骨,對脊髓、神經根形成壓迫,此時患者往往會產生無力、疼痛、四肢感覺消退、大小便失禁等癥狀。當骨轉移發生在四肢長骨,也可能會壓迫血管、神經,引起行動障礙、關節障礙等。當骨轉移發生在骨盆部位,壓迫膀胱會造成大小便障礙。此外,四肢淺表的骨轉移,會引發腫脹,嚴重時會產生腫塊,影響關節。
那麼,骨轉移的影像學和血液檢查有哪些指標?哪些證據是最重要的?骨轉移主要的檢查和診斷的方法是影像學(CT、MRI、骨掃描、PET-CT等),其次是血液中成骨性指標ALP是否增高,還有癌症指標(CA125,CA199,CEA等)是否提高,比如前列腺癌PSA增高也是一個關鍵的指標。影像學中,CT主要用於觀察皮質骨的破壞或骨結構的席位破壞改變,MRI主要用於觀察軟組織腫塊和炎症反應區等。骨掃描主要看是否局部存在成骨反應。而PET-CT主要看是否局部存在代謝增加,因為代謝增加很大往往是提示腫瘤可能性。
骨轉移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少骨破壞,消除骨損傷,修復骨結構,防止骨結構進一步損傷,減輕骨轉移引起的疼痛。中醫是比較重要的方式。採用純中藥治療,極大改善患者體質,扶正固本,調節五臟功能,有效恢復機體氣血的平衡。骨轉移常導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疼痛、運動功能障礙等一系列併發症。現代醫學治療腫瘤骨轉移的手段包括化療、放療、手術、放射性核素、二磷酸鹽類藥物及止痛藥等,但單一治療方式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應進行多學科的綜合治療。
在骨轉移中醫治療中,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患者過有質量的生活。要控制住癥狀,讓病人舒適生活,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為病人止痛,同時,要用中藥來干預骨骼被破壞的過程。骨轉移多見於晚期癌症病人,其病機以虛為主,而抗癌西藥多對人體正氣有所損傷,病人不能耐受,所以治療骨轉移應著重補虛,增強人體免疫力,從而達到祛除癌毒的目的。同時,中醫藥在提高生存質量,恢復骨質損壞、延長生存期等方面也有獨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