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軍,是人民日報高級編輯、資深記者,也是一名作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是一個癌症患者,2007年,凌志軍被診斷為「肺癌,腦轉移」,這15年來,他是如何成功戰勝癌症的?
今天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抗癌故事。
44歲肺癌腦轉移,人民日報記者無辜被癌症盯上
2007年的一天,凌志軍正在家中專心致志地伏案寫新書《中國新革命》,誰知在突然之間暈倒了,這讓他和家人都不免有些擔心,於是去醫院做了一個系統的檢查。
這一查不要緊,誰知竟查出了癌症,凌志軍和家人都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又去其他的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沒想到真的是癌症無疑。
當凌志軍被確診為「肺癌晚期」的時候,醫生也是很委婉的告訴他還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這其實就是一份無情的「死亡通知書」。
這件事對於凌志軍一個常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這時的他才44歲,上有老下有小,對於這個消息一時也是接受不了的,誰會想到自己竟然會患癌?
從絕望到抗爭,靠自己達到治癒
凌志軍很絕望,他了解到的一些情況令人沮喪。過去30年,癌症患者的數量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2012年,全世界死於癌症的人有可能超過1000萬。「癌症就是絕症」已成民眾的普遍看法。
在驗證美國朋友說法時凌志軍發現,美國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最近10年里第一次被遏制,轉而呈現下降趨勢。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即醫學上的所謂「治癒率」,提高到81%。
世界衛生組織公開宣布,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三分之一可以根治,三分之一經過治療可以長期生存,於是他決定自己選擇治療方向。
於是他查看了一些關於肺癌方面的書籍,確立了自己的治療方案,先是和醫院預約將自己大的腫瘤切除了,然後調養身體,雜念全部拋棄,一心養生。
當他的報告出來,醫生都覺得不可思議,目前為止,國家沒有任何一種特效藥能夠治療癌症,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只要得了癌症,就被判了死刑,生活中每多過的一天,都是和死神在搶日子。
可是凌志軍卻偏僻不信邪, 他用自己的方法讓自己重獲新生,讓自己戰勝了癌症,和死神的對抗他終於成功。
凌志軍的抗癌經歷,建議你看看
——改變生活狀態
患上癌症後,凌志軍喜歡上了喝咖啡,每天花二十分鐘的時間去研磨咖啡,沉浸在咖啡醇厚的香氣里,接著放空自己,享受寧靜帶來的平和。
他不再把自己封閉在桌前,為新書構思而埋頭苦想,而是更多在戶外度過一天時光,草地、湖邊、公園到處都是他的身影,一有時間他還會帶著家人去滑雪和游泳。
他每天雷打不動地去鍛煉,每天步行五公里,五年時間,他一共走了8000公里的路程,相當於從北京到拉薩一個來回,凌志軍將以前的不良習慣全部放棄,重新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面對生活。
——別讓醫生嚇死人
凌志軍表示,醫生的話要信,但也不能盲目地相信,如果當初凌志軍對醫生說的話深信不疑,以為自己真的只能活三個月,那麼後來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面對醫生時,病人容易陷入兩種極端的心理,一種是醫生說什麼我也不信,另一種是醫生說什麼我都信,無論是哪種,對於治病都是有一定弊端的。
凌志軍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都應有一定的認識,別讓醫生的話把自己束縛住了。
——心情愉悅平和
凌志軍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妻子,還有個懂事乖巧的孩子,對他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經常給他加油打氣,
有時候他還會約著朋友和家人去爬山,呼吸新鮮空氣,他在微博上分享自己抗癌生活的日常,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很愉悅平和的,一段時間之後,凌志軍感覺自己的身體逐漸恢復了活力,一些癥狀也明顯逐漸好轉。
——不要過度治療
學會分辨哪些醫生值得信任確診癌症後,凌志軍發揮了自己的記者本能,發現醫生誤診、病人傷害醫生的事情時有發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組令人震驚的數據:
「我國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約有200萬,約有8成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意或被迫接受了過度治療。超9成患者沒有得到良好治療方案,符合規範用藥的比例僅有20%。」
但是不吃藥不化療,並不是說凌志軍就對自己的身體不管不顧。而是他要使用自己的方法來抗擊體內的癌細胞。
凌志軍用的努力不但使自己重獲健康,更成為其他癌症患者的勵志故事,這就是凌志軍的抗癌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