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對話」呵護關節,且行且「珍膝」

身體未老,關節先衰,關節病變和退化已成為國民健康的一大威脅。據統計,我國關節炎發病率約13%,患者達1.22億以上,且不斷增加。65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達50%以上,而在75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數值達100%。

今年是第26個「世界關節炎日」,奔流新聞記者就關節的常見癥狀及其日常保養措施採訪了甘肅省人民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周淑紅。

↑甘肅省人民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周淑紅

問:臨床上,關節炎怎麼分類的?

答:目前臨床診斷的關節炎有數10種,臨床實踐將關節炎分為四大類:退行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骨質疏鬆)、侵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代謝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非侵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性關節炎)等。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骨質疏鬆、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痛風。

問:什麼是骨關節炎?

答:骨關節炎是老百姓口中俗稱的「骨膜磨損、長骨刺」。骨關節炎主要原因是關節老化。隨著年齡增長,軟骨累積磨損越來越多,最後甚至沒有軟骨了,就出現了嚴重的骨關節炎。骨關節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其中又以女性好發,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2。

骨關節炎也是一種關節老化性的疾病,因此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在我國45歲以上人群中,患有癥狀性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比例為8.1%。

甘肅省人民醫院義診現場

問:類風濕關節炎有哪些表現癥狀?

答: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80%發病於35歲-50歲的中青年,女性多見,因此也稱之為「中青年女性致殘殺手」。常見表現是雙手指、腕、肘、膝、踝、足部關節對稱性疼痛,常伴有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感,未經規範治療常出現關節畸形,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一般表現為手、足小關節的多個、對稱性關節炎症,長期的關節滑膜炎症、腫脹侵襲會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抽血化驗多數伴有類風濕因子、抗環狀瓜氨酸抗體等陽性。

問:強直性脊柱炎會遺傳嗎?

答:強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脊柱,多見於青壯年男性,是「青年男性致殘殺手」。主要表現為夜間及早晨起床時下腰背痛,也可出現非對稱性的下肢大關節炎,未經治療出現脊柱畸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多有家族史,90%以上患者是HLA-B27陽性。

問:痛風性關節炎會引起哪些癥狀?

答:身體長期高尿酸血症後尿酸鹽晶體在關節沉積誘發關節炎,疼痛劇烈、紅腫明顯,初期可自然消退。間斷髮作,如不治療轉化為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後則變成持續性疼痛。除引起關節畸形外,痛風還可以引起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痛風發病趨勢現已成為年輕男性和肥胖病人。

↑甘肅省人民醫院義診現場

問:判斷關節炎的標準有哪些?

答:判斷關節炎有五個標準:紅、腫、熱、痛、功能障礙。

紅:是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腫:是關節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與關節疼痛程度不一定相關;熱:由於關節血運特別少,正常情況下摸起來是涼的,比其他部位體溫低。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那就證明關節產生炎症,需要治療;痛:也是關節炎的常見表現方式,疼痛部位應該很明確,某個關節疼,其他部位不疼;功能障礙:當關節炎發作會出現疼痛及炎症,會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於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問:經常聽關節疼痛的患者說,自己得關節炎「未卜先知」,能準確預知天氣預報,為什麼?

答:當出現陰雨天氣時,尤其是遇到陰雨連綿、大幅度降溫等情況時,氣壓低、濕度大,會導致關節炎患者的關節脹痛感更明顯。因為氣溫下降時,關節炎患者關節間滑液黏度增加,使關節阻力變大,影響關節活動,甚至引起疼痛。所以,天氣有了變化,關節炎患者局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變化,釋放出炎性物質,從而產生酸脹感,第一時間就可以判斷出要變天了。關節炎患者要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穿護膝、戴護腕等護具保護關節,特別注重關節區域的保暖,防止身體受寒。

問: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關節炎?

答:關節也需要保養。1.減重。一般來說,關節炎的發生與肥胖息息相關,因此減輕體重是關節炎患者的首要任務。減輕自身體重,就是減輕了關節的負重;2.保暖。受寒受涼後,會使關節周圍的組織和血管收縮,造成血液循環不暢,加重骨關節炎的癥狀,患者要做到保暖,女性患者也應避免穿高跟鞋;3.鍛煉。正確適當的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關節炎的進程。有益的鍛煉包括:游泳、散步、騎腳踏車、打太極拳、卧直腿抬高等活動。而不正確的過度鍛煉可導致骨關節炎加重,如爬山、爬樓梯或下蹲起立等;4.補鈣。營養不良會造成骨質疏鬆、支撐關節的肌肉力量減退,對骨關節炎的發生髮展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適量補充鈣劑維生素D,補鈣的最好時機是在每晚的臨睡之前。少喝碳酸飲料和含咖啡因成分的飲料,老年人要多吃奶製品、豆製品、海產品、蛋類、蔬菜等,保證鈣攝入量;5.監測骨密度。建議45歲以上人群每年檢查一次骨密度,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

文·圖丨奔流新聞記者歐陽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