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為心聲,愛有迴響」主題公益活動「醫學+藝術」跨界合作,助 精分患者回歸社會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11日電(記者 陳靜)今年的10月10日是第31個「世界精神衛生日」,記者11日獲悉,上海市閔行區精神衛生中心正式啟動了 「畫為心聲,愛有迴響」的主題公益畫展及系列疾病科普活動,通過展現精神分裂症患者、醫生及藝術家三方共振、共創畫作,讓公眾走進患者內心世界,打破認知壁壘,拓寬全社會對精分患者的理解和接納,助力患者的回歸社會之路。

難監護,易反覆,多誤解,患者回歸社會道阻且長

精神分裂症等嚴重精神障礙是中國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挑戰之一。截至2020年,中國精神分裂症患者約為680萬。服藥依從性低、弱監護、高複發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的幾大難題。儘管證據表明,規範治療後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夠完全康復,但由於公眾對精神分裂症缺乏科學的認知,對患者存有歧視和偏見,導致患者即使康復後仍難獲得理解與接納,甚至會限制其獲得教育和就業的機會,回歸社會之路面臨重重阻礙。

創新治療方案與科學管理模式,長效守護患者康復回歸

精神分裂症患者早年死亡的可能較普通人群高出2-3倍,一旦發病會摧毀患者本身和家庭原有的生活秩序。針對患者「依從性差」「家庭監護能力弱」等挑戰,近年來,以長效針劑治療方案為基礎的精神分裂症社區管理模式在中國多個城市展開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通過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關懷幫助體系,精分社區管理模式的應用在科學管理疾病、提供情感支持、幫助恢復社會功能等方面正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

醫學與藝術跨界合作,讓患者「心聲」重獲「新生」

「畫為心聲,愛有迴響」主題公益活動首次實現了醫學專業人士與藝術從業者的跨界合作,將引領觀眾感受精神分裂症患者渴望被聆聽、被接納的心聲,展現患者對於恢復社會功能、重新融入社會的期盼與渴望,從而打破精分患者與公眾的溝通壁壘。

「畫為心聲,愛有迴響」,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療的終極目標是康復與回歸,讓「心聲」收穫「新生」。此次世界精神衛生日公益宣傳項目將進一步提高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水平,消弭公眾的誤解與偏見,溫暖患者的回歸社會之路,助力「健康中國2030」。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