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個科室很有意思,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每治療一個患者,就像讀了一個故事。」咸陽市中心醫院精神心理衛生中心精神科一病區的住院醫師唐書鈺說。唐醫生從醫6年來,一直保持自己對精神心理科的熱愛,致力於幫助每一個患者能夠正常的回歸社會,開啟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6年來保持對精神心理學的熱愛,她用心與患者和家屬溝通
9月22日下午1點半,華商報記者在咸陽市精神心理科門診見到了正在接待患者的唐書鈺醫生。他告訴記者,自己一個月大部分時間會待在咸陽市中心醫院東郊分院的精神心理科住院部,因為要想幫助患者,還是要和他們面對面多接觸,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才能夠走入患者的內心,了解他們的病痛。
「我是1992年的,這是我在精神心理科的第6年,其實當時有很多科室可以選,但是我自己對心理學比較感興趣,所以就選了現在這個科室。通過這幾年和患者們的接觸,我發現精神心理科其實很有意思,因為科室的特殊性,我們需要聆聽和挖掘每一個患者背後的故事,才能找到他們的致病因素。而我們的病例要求是要寫的像一本書一樣,你即便沒有見過這人,但是看了她的病例,你就能知道這個人經歷了什麼,發生了什麼,正在經歷什麼,像一個故事一樣。」唐醫生說。
不同於普通的內外科,通過儀器與醫生的檢查就能確定病因,精神心理科往往需要醫生的深入溝通與層層評估,才能夠進行診治。而他們最常被患者問到的問題就是「醫生你怎麼證明我有病?」面對患者這樣的提問,唐醫生說首先不能迴避,一定要用專業但是易懂的知識正面回答患者,只有他相信你,信任你,才更利於後面的治療順利開展。
我們平時不僅需要和患者溝通,還需要與家屬溝通,因為大部分的精神心理問題都與家庭環境因素息息相關,這也是我們尋找致病因素的重要一環,在後期治療過程中,家屬的配合也很重要。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他們看到康復的希望,讓他們更夠放心的把自己交給我們。唐醫生告訴記者。
在精神心理科,只有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他們常常會被患者問到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所以唐醫生業餘還在學習哲學、文學等方面的知識,只有醫生的知識充實了,在面對患者的各種問題才能遊刃有餘的應對。當患者說「醫生你是在剝奪我當傻瓜的權利」這樣的問題,她表示真的是又好笑又無奈。
她走入患者內心,幫助他們回歸家庭與社會
正因為她常常走入患者的內心,所以對於患者的痛苦更能感同身受。在三年前,唐醫生接診了一個正在讀大二的女生,女孩突然發現自己的關節有問題,不能行走,但是父母帶去醫院檢查後發現一切正常,最後確診是精神心理疾病導致的肢體認知障礙。同樣是二十幾歲最美好的年紀,唐醫生看見女孩這樣的情況,就和她經常聊天,像好朋友一樣,鼓勵女孩遵照醫囑,堅持治療。雖然中間停學過,但是隨著疾病的逐漸康復,這個女孩現在已經考上了碩士,能夠正常生活。
幫助患者重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這是精神心理疾病治療的最終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醫生也會面臨一些危險。患者們的心理疾病會讓他們在情緒、肢體上有不同的表現,如果是焦慮、暴躁類型的,就可能出現一些過激行為,傷害到身邊的其他人,而醫生就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唐醫生說:「去年我還被一個男患者踹過,吐過口水,所以我們在治療過程中,會對他的心理狀況進行仔細的評估,保障醫護的安全,後背是不能留給患者的。」
不管是患者治癒後的開心還是他們可能會帶來的傷害,唐醫生說其實都是醫生的學習過程,並且現在精神心理科的醫生很緊缺,目前陝西省精神心理科的專科醫生不超過200位,因為環境以及壓力等等,患者卻在逐年遞增,這也讓她感到身上的重任。對她來說,這6年的從醫經歷,也是自修的過程,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強大,從患者的故事中汲取生活經驗。
後期規劃:繼續鑽研專業,同時向其他方面拓展
目前唐醫生研究生即將畢業,並且已通過主治醫師的考試,對於以後的規劃,她表示:「希望我能夠繼續在專業知識上有所突破,往青少年、家庭教育方面拓展,辦一些講座,科普活動等,讓大家提高對於精神心理方面的重視。「
咸陽市中心醫院精神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兼精神科一病區主任安邦在9月25日記者的採訪中表示:「唐醫生從進入我們科室以來就特別有靈性,做事很認真,有衝勁,經常參加各種專業相關的競賽,鍛煉提升自己,並且都取得了不錯的名次。我希望唐醫生在後面的工作,第一希望她能堅持自我,第二記住患者無小事的理念,第三在工作進步的同時也能兼顧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