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澡太久會發生猝死?注意這3點細節,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在炎熱的夏季身體出汗量多,應該注重清潔,才能去除污垢,減輕汗臭味。不過,洗澡要講究方法,有的人洗澡速度太快,簡單清洗一遍就結束,也有的人長時間泡澡,究竟哪些做法是錯誤的應該了解清楚。許多人說泡澡時間太久會導致猝死,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泡澡相比普通的淋浴來說風險更大,因為在泡澡的過程中身體完全浸泡在溫熱水中,雖說浸泡時感覺很舒爽,全身的血液循環速度加快,但泡澡時間太久有隱患。長時間泡在溫熱水中,毛細血管快速擴張,大量的血液迅速到達各個部位,相當於提供給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的血液量會減少。

如果原本就有缺血情況,容易導致猝死。因此,就算想要泡澡來緩解疲憊,也應該控制時間。

泡澡做好這3點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1、不要緊閉門窗

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在泡澡時有部分注意要點應該了解,例如保持室內的通風透氣。大多數人在泡澡時會緊閉門窗,確實,到了寒冷的秋冬季節沒有關上門窗寒氣會入侵,容易受涼,但並非關得越密不透風越好,應該讓空氣正常流通,否則室內持續處於溫度較高的狀態,空氣又不流通,容易缺氧而暈厥。最好打開小窗讓新鮮的空氣進入。

2、注意水溫控制

泡澡是一門學問,應該注意水溫控制。有的人在泡澡時溫度很高,身體可以耐受的情況下確實感覺到放鬆,但是,溫度較高的狀態下血液循環速度也加快,原本就有動脈粥樣硬化,心臟功能降低情況,熱水影響下肢體血液循環速度加快,提供更多的血液,間接會讓心臟,大腦等器官血液供應量減少,原本就有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疾病,需要注意水溫把控。

3、時間把握好

經過一整天的忙碌工作,運動,人多少會感覺到疲倦,而疲倦時泡澡會感覺到很舒服,這讓許多人忘乎所以,在泡澡時時間沒有控制好,連續泡澡20分鐘以上,這種行為不可取,會持續讓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環速度明顯加快,會影響重要器官供血,就算泡澡很舒服也要注意時間的把控,不要超過十分鐘

在泡澡開始前看一下時間,密切留意,不要因為時間沒有把控而留下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