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有些藥物一定要注意防晒

包括降糖、心血管、利尿等常見葯,還有部分中草藥飲片,一旦發生光敏反應會給身體造成損害

夏天溫度高,紫外線也強。很多人出門怕皮膚晒黑、晒傷,會抹防晒霜、穿防晒服。其實,當患者在服用有些藥物後,更要注意防晒,因為一旦發生藥物光敏反應,會給身體造成不適或導致皮膚損傷。


  • 嚴重的藥物光敏反應會演變為持久的反應

「有些藥品含有光敏物質,這些物質通過靜脈輸注、外用塗抹或口服吸收的方式到達皮膚,會增強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羅賽賽介紹,藥物光敏反應就是指由某些藥物(化學藥物)與皮膚接觸,經特定波長的光照後引起的皮膚損傷。當皮膚上有光敏物質存在,再經過適當波長和一定時間的光照後,就有可能發生光敏反應。雖然光敏反應的發生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但有的人在首次服藥後,經紫外線照射就可能出現嚴重的光敏反應,甚至演變為持久的反應,影響正常生活。

藥物光敏反應分為光毒性反應光變態反應兩大類。羅賽賽介紹,光毒性反應通常在用藥後2至3小時內發生,經暴晒後出現類似於日光性皮炎的水腫性紅斑,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水皰,不僅有灼熱感和刺痛感,色素沉著痕迹也較為明顯。而光變態反應不光與藥物有關,還受遺傳、過敏體質的影響,其潛伏期較長,一般用藥後24至48小時,經第二次光照後才會出現反應,起初光照射部位會出現皮膚紅腫紅斑、水泡或滲出等濕疹樣癥狀,且有瘙癢感,隨後會擴展到未光照的皮膚。與消退快的光毒性反應相比,光變態反應消退慢,持續時間較長,並可能發展成持久反應。因此,一旦患者服用了一些會引起光敏反應的藥物,同時又未能做好防晒準備,就極有可能給身體帶來傷害。


  • 這些藥物服用後應注意防晒

「能發生光敏反應的藥物種類不僅包括心血管類藥物、利尿劑、降糖葯、抗抑鬱葯、抗感染藥物,部分抗腫瘤藥物,還有白芷荊芥防風連翹等含有導致光敏反應的某些中草藥飲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羅宇介紹,像糖尿病患者熟知的降糖類藥物二甲雙胍,服用後被光照射就易導致光敏性濕疹、唇炎和光敏性皮膚病等病症。而抗心律失常的藥物胺碘酮,其光毒性多表現為藍灰色皮膚色素沉著、金褐色色素沉著及皮疹、眼睛晶狀體混濁及黃斑等反應。

在抗腫瘤藥物中,多柔比星、替加氟、紫杉醇等藥物均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光敏反應。而抗抑鬱葯帕羅西汀氟西汀,甚至會在光照射後導致患者出現皮疹和水皰。抗感染藥物中氟喹諾酮類的光敏反應發生率也較高,這類藥物常見的有環丙沙星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而四環素類藥物多西環素、米諾環素,則更多表現為晒傷樣反應,如早期手足、口鼻會有刺麻等異常感覺,繼而會在裸露部位出現紅斑、色素沉著,甚至大皰。

「患者在使用藥品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其是否為易導致光敏反應的藥物,可以提前做好外出時的防晒準備。另外,如果不是必須早上服用的藥物,可以調整用藥時間,在晚間服用以減少可能發生的光敏反應。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藥期間及停葯後至少7天內仍需要注意防晒。」羅宇介紹,藥物的光敏反應不僅在夏季,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如服用了易發生光敏反應的藥物,應盡量在陰涼處行走,減少在強烈日光下活動,注意防晒。對於過敏體質或者曾經發生過藥物光敏反應的患者,應在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方便選擇適合的藥物。

羅宇建議,一旦發生藥物光敏反應,患者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及時調整用藥劑量或更換其他藥品,切不可自行盲目用藥。

華商報記者 吳潔

圖片 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