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波球囊技術「隔山打牛」趕跑冠脈血管鈣化造福患者

潘宏偉團隊為肖老伯成功完成手術。

術後第一天,潘宏偉團隊查房,肖老伯恢復良好。

紅網時刻新聞8月13日訊(通訊員 胡遵 吳娟)湖南株洲65歲的肖老伯有多年冠心病史,冠脈狹窄並鈣化病變,六年間住院十多次,先後植入8枚冠脈支架,近兩年又因冠脈支架內多次堵塞反覆入院,胸痛頑疾讓他苦不堪言。近日,衝擊波球囊技術(冠狀動脈血管內鈣化碎裂系統)落地中南地區,肖老伯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心內科接受了該項新技術的治療,成為醫院首例衝擊波球囊技術的受益者。

「終於不用擔心反覆胸痛了,感覺自己如釋重負。」術後,肖老伯握著心內科三病區主任潘宏偉的手,感激地說。

肖老伯入院時,醫生了解到,因其患有尿毒症需長期透析,體內鈣磷失衡,容易發生血管硬化及鈣化斑塊血管內沉積,導致原來植入的冠脈支架難以完全膨脹,冠脈管腔變小引發反覆再狹窄及堵塞,因此這兩年,肖老伯反覆因冠脈支架內在堵塞住院治療,給生活和心理帶來很大的影響。

潘宏偉團隊經討論,認為肖老伯的情況可以使用衝擊波球囊技術進行治療。8月9日,潘宏偉團隊為肖老伯成功實施手術,在腔內影像學精準評估下,結合成熟的衝擊波碎石與球囊血管成形技術,通過球囊導管將聲壓力波輸送至鈣化部位,利用間歇脈衝的機械能釋放,在避免對血管損傷的同時,針對性地破壞血管內膜上和血管壁的深層鈣化病變,解決困擾肖老伯已久的問題。手術用時不到30分鐘,術後肖老伯恢復良好,未再出現胸痛現象,於今日順利出院。

潘宏偉表示,冠狀動脈鈣化病變發病率逐年增長,血管鈣化表現為血管壁過量鈣、磷的異常沉積,動脈彈性減低、管腔狹窄等,極易誘發急性心血管事件,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手術難度和相關併發症風險都大大增加。同時,鈣化病變屬於高阻力病變,傳統球囊治療難以充分擴張,通常需要高壓球囊使用較高的壓力擴張,因而血管易發生夾層、穿孔、破裂、無複流等問題。另外,鈣化病變在置入支架後容易出現支架膨脹不全、貼壁不良、支架不規則變形,導致支架內血栓形成、支架內再狹窄等風險,就像肖老伯這樣,雖然植入8枚支架,卻仍然反覆胸痛。

潘宏偉介紹,衝擊波球囊技術是將電能傳遞到發射器上,通過發射器產生「聲波」,藉助球囊對血管內的鈣化等進行隔空「敲打」,使鈣化灶碎裂,從而讓支架能夠撐開得更充分,達到「隔山打牛」的效果。冠脈血管內衝擊波球囊導管是血管鈣化治療的新利器,具有操作簡單高效、患者痛苦少的優點。湖南省人民醫院成為全國中南地區率先開展此項技術的醫院之一,標誌著醫院冠脈鈣化介入治療水平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