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幻想過,僅僅通過大腦里的一個念頭,就能控制周圍的設備?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神經生物學、感測器等技術提升,「腦機介面」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也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

△2月19日,上海一公司展示柔性腦機介面產品。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一位77歲的高位截癱患者通過腦中想像,一旁的機器臂在白板上寫出「浙江大學」四個字。5年前,專家團隊在患者腦中植入兩塊4毫米大小的晶元,通過微小電流讓腦細胞與計算機互動,驅動機械手臂,實現「腦控」寫字,與正常人的書寫反應僅相差0.2秒。目前,100個常用漢字中,患者「腦控」書寫的正確率達到96%。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截癱患者小白實施無線微創腦機介面植入手術,經過兩個月康復訓練,患者成功實現意念控制游標移動。
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四肢癱瘓14年的楊先生植入無線微創腦機植入手術後,不僅能用意念操控外骨骼手套完成抓握動作,甚至可以獨立拿起水瓶喝水,這意味著腦控技術已從基礎功能復健邁向複雜動作控制。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歷時五年研發的腦脊介面系統,是將兩個直徑1毫米左右的電極晶元植入腦部運動腦區、1根電極植入脊髓,手術可以在4小時左右完成。通過在大腦與脊髓間搭建「神經橋」,患者想抬腿時,腦部晶元立刻捕捉信號,腰部晶元精準刺激對應神經,讓雙腿動起來,使截癱患者可以自主控制下肢行走。
此外,科研團隊將通過採集患者步態、腦電及肌電數據,持續優化ai演算法模型,並針對輕症患者研發穿戴式設備。
難點與風險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