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砂糖橘、貢桔大量上市。
有人一吃就停不下來,
甚至一下子能吃一筐。


緊急提醒:
一定要控制住量!
近期,
浙江杭州一醫院接診了
不少高鉀血症患者,
有人甚至還確診尿毒症,
一問都是桔子惹的禍。

吃桔子吃進急診室?
此類案例並不少見
【案例一】
姜叔(化名)今年56歲,家有果園,最近蜜桔上市,姜叔經常邊採摘邊吃。每天都要吃四五個才過癮。
在果園幹了半個月活,姜叔突然覺得手腳發麻、肌肉酸痛,他自覺是幹活累到了,畢竟他去年還體檢出來有慢性腎病,體力不如以往。慢性腎病每個月都要定期複查,這次到了複查時間,他進醫院一做檢查,把醫生嚇了一跳——肌酐超過800μmol/L(正常男性53-106μmol/L),血鉀也高達7.1mmol/l(正常濃度3.5-5.5mmol/l),而心率只有40次/分(正常人安靜情況下心率為60-100次/分),姜叔被診斷為尿毒症、高鉀血症,隨時可能會有心臟驟停的可能。隨後,姜叔被當地醫院緊急收治入院進行治療。
【案例二】
據報道,2021年1月的一天,本身患有腎病的蔣先生,一口氣吃下了5個桔子後,突然暈倒在地,後被緊急送往醫院。
檢查報告顯示,蔣先生的肌酐高達1700umol/L,血鉀也高達7.2mmol/l,而血鉀正常濃度為3.5-5.5mmol/l,診斷結果為尿毒症、高鉀血症,隨時可能引發心臟驟停。
幸運的是,經過醫院及時地血液透析、降血鉀等搶救治療,蔣先生最終轉危為安。
吃水果致病年年都有
病人大多有腎病基礎
普普通通的桔子,怎麼就對一些人而言這麼危險呢?
「每年都有好些因為吃水果導致高鉀血症的患者。」醫生表示,慢性腎臟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並不低,有研究發現中國人群的慢性腎病患病率在10.8%左右,因為短期之內進食大量的水果導致高鉀血症,進而查出尿毒症的患者,前面提到的姜叔並不是第一個。
「但大家不用慌,這些患者原本就有腎病基礎。」醫生解釋道,有腎病基礎的人腎功能不全,而腎臟又是調節鉀的重要器官,比如對於一個沒有腎病的健康人來說,當他鉀攝入量增多時,腎臟排出去的鉀也會增多,從而保持一個平衡。
注意:
腎功能不好,
慎吃富含鉀的食物!
鉀是一種必須的營養素,與心臟的跳動、節律、肌肉收縮、神經活動密切相關。正常狀況下,血清鉀離子濃度在3.5~5.5mmol/L。
人體缺乏鉀時會發生肌肉無力及癱瘓、心律失常,甚至死亡;而血鉀濃度過高,同樣會影響影響心跳和心肌收縮功能。
對於正常人來說,由於人體會自動排出多餘的鉀,攝入含鉀多的食物,一般不會導致高鉀血症。
但對於腎功能不全的人,其腎臟排鉀能力降低,尤其是在出現急性腎損傷、慢性腎衰竭時,吃了過多富含鉀的食物,會導致鉀在體內瀦留,引發高鉀血症,嚴重時還可能引發心律失常、心臟驟停,甚至猝死。
桔子富含鉀離子,腎功能不全的人群,短時間內大量攝入過多鉀離子,而功能不全的腎臟拼盡全力也不能將過多的鉀離子排出體外,不能及時排出的鉀離子在體內積累起來,引起高鉀血症,而高鉀會直接抑制心跳和呼吸,不進行及時治療的話,會有生命危險。
「毛豆、香蕉、葡萄、桔子、獼猴桃、蘑菇、菌類、紫菜等都屬於高鉀食物,有腎病基礎的人群要少吃。」醫生說。
控鉀是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死亡風險必做的事情之一。以下生活小貼士請收好:
少喝湯,尤其是菜湯和肉湯,不用高湯或肉汁拌飯;
避免大量攝入水果;
避免飲用咖啡、濃茶及運動飲料;
蔬菜可切碎,或者切成片用水,浸泡最少半小時,可以多換幾次水;有些蔬菜可以用水焯一下再炒;
避免生食大量蔬菜,包括黃瓜、西紅柿等;
一些中草藥(湯藥)含鉀較高,如長期飲用需謹慎;
慎用低鈉調料,低鈉醬油、低鈉鹽富含鉀離子,長期服用容易造成血鉀升高。
桔子雖好吃,可不要貪多
此外,桔子中有較多的糖分和酸性成分,攝入過多會引起過高的血糖負荷、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從而引起長痘、口腔潰瘍等「上火」癥狀,血糖高的朋友也不建議一次性過多食用;還含有大量胡蘿蔔素,吃太多,來不及代謝,還易變成「小黃人」。
因此,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每日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的建議,中等大小的桔子一天吃2~3個就可以了。如果全天水果都打算吃桔子,最多別超過4個。吃完以後要記得及時漱口,避免出現「上火」癥狀。
這些癥狀
可能是腎的「求救信號」
保護好腎臟,不妨建立自己的個人腎臟檔案,主要包括尿常規、腎功能、泌尿系B超這三個指標。
尿常規主要看尿比重、血尿及蛋白尿;
腎功能主要是血肌酐及尿素氮;
腎臟B超主要反映腎臟大小,形態及有無梗阻積水等。
以上三方面任何一項結果顯示有異常,需要及時到腎科專科醫師處就診,明確腎臟有無受損以及引發受損的原因,予以正確及時的治療。
普通人尤其是步入中年後,建議最好每1~2年做檢查,更新「腎臟檔案」,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已經出現腎損害的患者,應定期到腎科門診隨訪,1~3個月最好查一下尿常規、腎功能,半年查一次泌尿系B超。
在做好定期檢查的同時,也要留意異常癥狀。如果腎臟出現「故障」,通常會有這些「預警」:
浮腫:身體浮腫是腎臟病的常見癥狀之一。不同患者的浮腫現象或輕或重,輕者可能會在早晨出現臉頰、眼部的浮腫,重者可能會出現全身浮腫現象。
血尿、蛋白尿(泡沫尿):蛋白尿是指尿化驗中尿蛋白陽性。表現為:患者尿中常見泡沫增多,以較小的泡沫為主,久久不能散去。
血肌酐升高:血肌酐是檢驗腎功能的一個指標,它的升高就意味著腎臟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傷。
食欲不振:若患了腎病,體內毒素排泄不暢,也會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
貧血:貧血的程度常與腎功能減退的程度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將近50%的腎臟病起病隱匿,早期往往無明顯癥狀。但隨著疾病發展,還是有跡可循,如留心觀察有沒有以下癥狀:頭暈、噁心、嘔吐、疲勞、乏力,容易骨折和骨痛等。
綜合:青島日報 、浙大一院、武漢晚報、廣州日報
來源: 每日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