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誕生於新加坡的癌症早篩企業覓瑞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覓瑞最受關注的是通過miRNA(微小核酸)技術進行胃癌、肺癌篩查。不過,公司核心產品用於胃癌篩查的GASTROClear(商品名:篩無憂)僅在新加坡獲得了IVD上市批文。
胃癌是中國發病率第二高、死亡率第三高的癌症,在癌前病變階段發現並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到 100%;到了晚期轉移階段 5 年生存率僅 4.8%。
中國在早期發現胃癌的人數不到10%。而覓瑞最廣為人知的「神奇」技術,是其宣稱」一毫升血液」就能篩查胃癌。
一毫升血液查癌VS胃鏡
今年5月30日,美國聯邦監獄管理局確認: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創始人霍姆斯正式入獄服刑。
知道霍姆斯或者Theranos的人不多,但提到「滴血測癌」,很多人就有印象。2003年開始,19歲的霍姆斯主導了憑几滴血就能檢驗多種疾病的大騙局,Theranos公司估值一度高達90億美元。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都曾為這家騙子公司站台宣傳。
但覓瑞拿出來的「一毫升血液篩查胃癌」技術,和國外的這個騙局完全不同。
覓瑞的核心技術是利用miRNA(微小核酸)技術行癌症篩查。miRNA調控著30%的人類基因的表達,包括調控細胞的發育、分化、凋零、繁殖等。而腫瘤細胞也會主動分泌miRNA,因此可以用於癌症篩查。
覓瑞的兩大核心產品主要用於胃癌和肺癌篩查。其中「篩無憂」於2019年在新加坡以IVD分子診斷試劑的身份獲批上市,可檢測12種miRNA生物標誌物,用於胃癌篩查及早期檢測。
這是全球首款用於胃癌篩查的IVD 產品,目前在中國尚未獲批,只能以實驗室檢驗項目的形式進行商業化。
覓瑞公司稱,「篩無憂」的性能和胃鏡效果相似,是早期胃癌篩查的獨特產品。
但在中國,檢驗試劑可能還無法替代胃鏡。一位臨床內鏡診療醫生告訴健識局:胃鏡是胃癌篩查的金標準,可以發現早期胃粘膜存在的病變、癌前病變或癌腫等。即使是金標準,也存在一定的漏診率。據統計,胃鏡在早期胃癌檢測中的誤診漏診率超過兩成。
而覓瑞宣稱,只需抽一毫升的血液,四個小時就能出結果,陰性預測值高達99.5%。
一款早篩產品的臨床試驗數據主要涉及4方面:特異性、敏感性、PPV(陽性預測值)和NPV(陰性預測值)。「篩無憂」經過5000例的臨床驗證,靈敏度為87%,針對I期胃癌的檢測靈敏度為87.5%。特異性代表產品對健康人群的排除能力水平,「篩無憂」的特異性為68.4%,也就是有近三成的患者可能被誤診。
除了靈敏度,癌症早篩產品的核心評價體系陽性預測值(PPV)和陰性預測值(NPV)同樣非常關鍵,這是減少「誤診」事件發生的重要評判標準。陰性預測值越高,意味著漏診比例越低;陽性預測值越高,意味著陽性判定的準確性越高。
覓瑞對外宣稱「篩無憂」PPV陽性的預測值是6.7%。也就是平均測出100個陽性,其中6.7個是真正的胃癌患者。也就是說,很多受檢者會受到假陽性的驚嚇,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確認。
困於LDT的早篩產品
和國內很多腫瘤早篩企業面臨的商業化難題一樣,覓瑞的早篩產品在國內並未獲批上市,而是主要以LDT模式在國內銷售。
一位臨床醫生告訴健識局,胃粘膜有未分化型癌和分化型癌,未分化型癌基本驗不出來,存在很大的漏診風險。即使是在內鏡診斷下,想要篩查出早期胃癌,都需要經過染色然後放大400-500倍,看粘膜狀態,然後再去分析,如果胃壁黏膜有異常,還需要取組織進行病理切片,以明確性質。
也就是說,目前臨床上想要精確診斷早期胃癌,需要「胃鏡+活檢」的結合,並非是簡單取一毫升血這麼容易。因此,要想在診斷環節開展業務,覓瑞面臨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腫瘤早篩產品主要有兩種銷售模式:一是IVD,賣試劑產品,需要通過 FDA/NMPA 審批,才能上市銷售;而LDT 是賣服務,為醫院、體檢公司等機構提供檢測服務,主要提供特異性較強、難以標準化的檢測需求,一般這類產品尚未獲得FDA等監管部門審批。
自「篩無憂」在新加坡2019年獲批上市後,銷售收入並不是很理想,僅從130萬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350萬美元(摺合約2500萬元)。
在中國,覓瑞需要綁定醫院、檢驗機構等,通過檢測項目形式推廣,市場開拓進展緩慢。健識局獲悉,該公司目前主要通過和嘉年健康綁定體檢套餐售賣,該套餐在京東旗艦店定價899元。除了體檢機構,覓瑞的合作對象還包括浙江省腫瘤醫院。
從產品特性上,覓瑞通過微小核酸技術用於早期胃癌篩查,有一定獨創性;但從臨床數據上,檢測結果無法與臨床意義相對應,即使檢出早期癌症陽性結果,大部分也只能起到警示作用。
胃癌的機理對應的基因並不明確,目前並沒有理想的早篩產品。目前,全球腫瘤早篩獲批產品共 3 個,均針對結直腸癌早篩,沒有第二個癌種,其中美國獲批兩個,中國獲批 1 個。
中國對於癌症早篩類產品的態度十分嚴謹。一款產品要是想證明能夠早期檢出癌症,產品定型一般都要 4-5年,前瞻性臨床試驗需要 1-2 年,申報審批進入國家綠色通道需要 2-3 年的時間。以「癌症早篩第一股」諾輝健康的「常衛清」為例,在進入創新綠色通道的情況下,還經過了至少 4 年才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覓瑞還曾獲諾輝健康投資。
今年一季度,覓瑞完成了9400名臨床試驗患者招募,計劃於四季度向國家葯監局提交註冊申請。何時能獲批上市,則是未知數。
撰稿 | 李謹行
編輯|江芸 賈亭
運營 | 廿十三
圖源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