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知識:微量元素銅、鉻與維生素A、維生素D

2023年07月30日14:56:02 健康 1820


營養知識:微量元素銅、鉻與維生素A、維生素D - 天天要聞

一、微量元素:銅

銅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正常成人體內含銅量為50~120mg,廣泛分布於各種組織。

(1)生理功能

銅在機體主要是催化作用,維持正常造血、促進結締組織形成、維護中樞神經系統健康,促進黑色素形成、維護毛髮正常,銅對脂質和糖代謝有一定影響,調節血糖

(2)膳食參考攝入量

中國營養學會於2000年制定成人為2mg/天,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成年人每天8mg。

(3)主要食物來源

牡蠣、貝類等海產品以及堅果類是銅的良好來源,其次是動物肝、腎組織,穀類胚芽部分以及豆類。

二、微量元素:鉻

正常人體內鉻含量為6~7mg,主要存在於骨、皮膚、脂肪組織等,老年人常有缺鉻現象。

(1)生理功能

鉻在體內具有加強胰島素的作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促進蛋白質代謝和生長發育等功能。

鉻缺乏會導致生長遲緩、葡萄糖耐量損害、高葡萄糖血症等。

(2)膳食參考攝入量

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制定成人鉻適宜攝入量每天為50ug,最高耐受量為每天500ug。

(3)主要食物來源

主要食物來源為肉類及整粒糧食、豆類,乳類、水果、蔬菜中鉻含量低。

三、微量元素:鉬

成人體內鉬總量約為9mg,肝、腎中最高。

(1)生理功能

鉬是尿酸的組成成分,可催化嘧啶嘌呤蝶啶等化合物的氧化解毒,還具有增強氟的作用。

(2)膳食參考攝入量

成人每天為60ug,最高攝入為350ug。

(3)主要食物來源

動物肝、腎中含量最豐富,穀類、奶製品和干豆類是鉬的良好來源。

四、微量元素:鈷

成人體內約為1.1~1.5mg。

(1)生理功能

鈷是維生素B12的組成部分,影響腎釋放促紅細胞生成素,影響甲狀腺素合成,拮抗磺缺乏影響。

(2)膳食參考攝入量

從膳食中每天攝入鈷5~20ug,過量鈷可引起中毒,應避免使用每千克超過1mg的劑量。

(3)主要食物來源

甜菜、捲心菜、洋蔥、蘿蔔、菠菜、西紅柿、無花果蕎麥和穀類。

五、微量元素:氟

正常人體內含氟總量為2~3g,約有96%積存於骨骼及牙齒中,少量存在於內臟、軟組織及體液中。

(1)生理功能

氟在骨骼與牙齒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氟是牙齒重要成分。

氟缺乏易造成齲齒骨質疏鬆,攝入過量氟又會中毒,造成斑釉症和氟骨症

(2)膳食參考攝入量

氟的需要量大體為每天1~2mg。

(3)主要食物來源

動物性食品氟高於植物性食品海洋動物氟高於淡水及陸地食品,魚和茶葉氟含量很高。

六、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

維生素A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維生素,植物體內存在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和胡羅卜素溶於脂肪,不溶於水,易被氧化。

食物中含有磷脂維生素E抗壞血酸或其他抗氧化劑,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都非常穩定。

(1)生理功能

1)維持正常視覺功能。

2)維護上皮組織細胞健康。

3)維持骨骼正常生長發育。

4)促進生長與生殖。

5)組織癌前病變

(2)膳食參考攝入量

維生素A膳食參考成人為800ug/天,攝入過量可中毒,最高攝入量為3000ug/天。

(3)主要食物來源

各種動物肝臟、魚肝油、全奶、蛋黃等。植物性食物只含β-胡蘿蔔素,最好來源為菠菜、胡蘿蔔、韭菜、雪裡蕻,水果中的杏、香蕉、柿子等。

七、維生素D

維生素D是類固醇的衍生物,環戊烷多氫菲類化合物,具有抗佝僂病的作用。

(1)生理功能

1)促進小腸粘膜對鈣吸收。

2)促進骨組織的鈣化。

3)促進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

維生素D缺乏在嬰幼兒可引起佝僂病,以鈣、磷代謝障礙和骨樣組織鈣化障礙為特徵;在成人使成熟骨礦化不全,表現為骨質軟化症

(2)膳食參考攝入量

成年人維生素D膳食參考攝入量為10ug/天,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D可引起中毒,最高耐受量為每天20ug。

(3)食物來源

脂肪含量高的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乾酪,魚肝油中的天然濃縮維生素D含量最高。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醫生多次警告:高溫天氣,吃完鈣片後,請務必注意這4個隱患 - 天天要聞

醫生多次警告:高溫天氣,吃完鈣片後,請務必注意這4個隱患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吃降壓藥不能吃西瓜?醫生提醒:吃降壓藥時,最好遠離「4物」 - 天天要聞

吃降壓藥不能吃西瓜?醫生提醒:吃降壓藥時,最好遠離「4物」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我聽說吃
《自然·醫學》:世衛組織最新預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萬會患胃癌,76%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2/3發生在亞洲 - 天天要聞

《自然·醫學》:世衛組織最新預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萬會患胃癌,76%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2/3發生在亞洲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胃癌仍然是全球第五大癌種,亞洲則是胃癌的高發地區。從目前的研究證據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中,胃癌將是一個持續的重要公衛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正表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在不同風險人群中,50歲以下的患者比例正在增加。今日,《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來自世衛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