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聯合仁濟醫院順利完成一例肝臟腫瘤微創消融術,也是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首例經皮超聲引導肝臟腫瘤的消融治療。

14歲的小路(化名)在一次就診檢查中意外發現肝臟患有一個良性腫瘤,在隨訪中,發現腫瘤逐漸長大,在醫患溝通後,決定嘗試微創消融手術完成手術治療,術後第三天便能下床活動,康復進度明顯大於傳統手術。
「他在一次學校體檢中顯示尿酸高,過來醫院檢查,做B超才發現有個腫瘤,之前都沒有出現哪裡不舒服和異常」,患兒家屬告訴記者。
「針對這類肝臟腫瘤,按照以往傳統手術方法,需要把左半肝切掉,開一個將近十厘米的切口,手術中出血也會比較多,屬於普外科比較大的手術。但考慮到小朋友是良性腫瘤,腫瘤位置也不算差,我們決定嘗試用微創消融技術」,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普外科主任醫師顧松介紹道:「現在成人肝臟腫瘤消融手術已經做得非常普及,兒童領域的開展在國內範圍里都不多,這也是我們兒醫第一例肝臟大腫瘤消融手術,因此,為了慎重起見,我們邀請了仁濟醫院專家一起參與手術,最終由兩根微創針道交叉把腫瘤消融,術後需要定期複查,1個月後增強磁共振檢查看看血供如何,如果基本沒有血供就說明腫瘤全部消融。」

專家表示,經皮超聲引導肝臟腫瘤的消融治療,因其簡便、微創、費用低,目前已成為繼手術切除和介入治療之後的第3大肝臟腫瘤的局部治療手段。研究顯示,消融治療直徑小於3cm的原發性肝癌完全消融率可達93%~100%。2018年歐洲肝病學會臨床實踐指南推薦對極早期以及早期患者,消融治療可替代手術切除。2022年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指南推薦射頻、微波消融為早期肝癌外科切除的替代方式,也被認為是小肝癌和良性肝腫瘤的根治性治療手段之一。

「目前臨床上該技術適用的適應證範圍越來越廣,包括一些晚期的肝母細胞瘤,在化療後仍有很多病灶,但又不能進一步切除肝臟時,或者因等待肝源時間長不願做肝移植手術等情況,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微創消融治療」,顧松醫生介紹說。
責任編輯 楊林雨
文字 李理
攝影 閔迪
來源 浦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