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樟樹市的73歲李大娘慕名來到江西省人民醫院(南昌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創傷急救科就診,醫護人員成功為她卸下50年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包袱」。
李大娘20歲時因「急性闌尾炎」在當地醫院進行了闌尾切除手術(開放手術),之後出現了切口疝,先後到省市其他三甲醫院求治,進行過多次手術修補,切口疝不見縮小,反而逐漸變大。經歷了多次手術後對治療喪失了信心,於是她在家使用腹帶進行保守治療,但切口疝越來越大,以至於購買的各種腹帶都不能將其包裹,後來只能自己手工縫製「巨型」腹帶將切口疝進行包裹加壓,隨著年齡增長,生活質量一天不如一天。
不幸的是,前段時間,李大娘的切口疝突然出現了「嵌頓」,腹壁的包塊疼痛劇烈 ,肛門沒有排氣排便,遂急診至當地醫院治療,診斷為「切口疝嵌頓並梗阻」,慶幸的是腸管未出現壞死等嚴重併發症表現,由於當地醫院不具備疝修補術的技術實力,經過10餘天的保守治療,腸管的梗阻解除,腹痛緩解,肛門恢復了排氣排便,當地醫生建議老人儘快到省內外大型醫院手術治療。老人經歷了這一次的「腸梗阻」風波後,堅定了她要治療這個頑疾的決心,因為隨時有再次嵌頓的風險,以至於後來進食時總是擔驚受怕,只能進食少量流質食物。
術前腹壁外觀 A 正面觀 B側面觀
經過輾轉多家醫院,打聽到江西省人民醫院創傷急救科對複雜腹壁切口疝治療經驗豐富,於是抱著試一試心態來治療。在傅平主任醫師的帶領下,經管醫生對患者進行了詳細的體格檢查及相關術前評估,結合患者的病情及經濟條件,制定了一套個體化的巨大複發切口疝的修補方案。
手術前後對比外觀及切口設計
A 術前測量疝囊大小 橫向長約16cm 縱向長約20cm
B 術後第二天外觀及切口大小 a 6cm b 1.2cm c 1.0cm d 0.5cm
手術方案採用「雜交」腹腔鏡腹腔內補片植入術(IPOM)聯合開放切口疝還納術,並通過開放的切口,進行疝囊立體縫合,手術進展順利。手術總時長2小時左右,與常規IPOM手術相比,縮短了手術時間,同時手術費用也大幅下降,較好滿足了患者的各方面需求。
出院前老人與傅平主任醫師團隊(部分)合影
李大娘經過5天的術後康復治療,順利出院,出院前給傅平團隊豎起了大拇指,併合影留念。
作者:江西省人民醫院(南昌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創傷急救科 林良慶
通訊員:樂熙文 羅珊
編輯:黃萌楣
審校:陳師睿
核發:謝濤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