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醫患共同探討卵巢癌診治相關問題以及高危人群的注意事項。
撰文 | uu
「我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父親十年前患癌去世。當我得知我母親得了卵巢癌的時候,我第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去找最權威、最專業的醫生來救我母親,因為在這個世上只有她了。」
——患者家屬車女士
「廣大卵巢癌患者千里迢迢來到上海找我診治,這是我的義務也是我的職責。」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吳小華醫生
卵巢癌發病起匿,通常確診時已經是晚期,死亡率高、疾病負擔大都是患者以及其整個家庭所要面對的最沉重、最現實的問題。更不幸的是卵巢癌作為一種與遺傳相關的惡性腫瘤,一旦遺傳到BRCA基因相關突變,患病風險會比普通人群高40倍。據吳小華教授團隊對中國卵巢癌患者的流行病學統計調查的數據顯示:我國卵巢癌患者28.6%攜帶有BRCA1/2基因突變,也就是說遺傳給下一代的幾率也不容樂觀。
但很多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都對卵巢癌本身以及如同「詛咒」般的BRCA基因突變缺乏認知,為了傳遞正確的科普知識和抗癌態度,「醫學界」誠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吳小華教授與患者家屬車女士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卵巢癌診治相關問題以及高危人群的注意事項。
卵巢癌到底該怎麼治?
主持人:我母親是一名卵巢癌患者,於2020年3月因小腹墜疼、尿頻尿痛等癥狀前去就醫,住院後行單孔腹腔鏡下腹壁結節切除手術,診斷為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伴有BRCA1胚系突變。您為我母親做了卵巢癌根治術,非常幸運的是我母親的手術很成功。那麼趁今天這個機會,我也代表別的卵巢癌病友問問吳教授,目前卵巢癌有哪些手術方式?安全性和療效如何?會不會有後遺症?
吳小華教授:我國每年的新診斷卵巢癌超6萬例,您母親診斷的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是卵巢癌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您剛剛提到3月份發現母親有腹痛、腹脹的情況,半年後到醫院診斷後已經失去手術機會,這樣的情況其實在卵巢癌患者發病過程中是非常典型的——發病癥狀並非特異性。這也是卵巢癌發病率並非最高,而死亡率卻居婦科腫瘤第一位的原因。
卵巢癌目前的五年生存率相對其它癌種來講比較低不足40%,可以說是比較棘手的疾病。對於晚期卵巢癌,手術目的叫做減瘤手術,用於評估減瘤程度有三個級別:R0即肉眼看不見任何腫瘤;R1即殘留病灶大小≤1cm;R2即殘留病灶大小>1cm。這三種等級對應的五年生存率也有極大差異性——減瘤術後達到R0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比達到R1的患者提高2.7倍,比達到R2的患者提高4倍。因此,卵巢癌手術的最終目的就是「切乾淨」。
但卵巢癌手術不僅僅只是卵巢,會累及到很多包括上腹、中腹的臟器,因此卵巢癌手術需要專業且綜合的團隊去完成。並且您母親在手術前做了三次化療,在醫學術語中稱為「新輔助治療」,主要目的是使腫瘤儘可能地退縮或降期,以尋求手術機會。隨後接受手術達到R0,為後期的維持治療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因此,卵巢癌手術一是要「切乾淨」,二是要選擇專業團隊進行,以我們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為例,R0可達到57.8%,五年生存率接近50%,處於世界上較先進的水平。
卵巢癌維持治療是什麼?療效如何?
主持人:感謝吳小華教授的回答,相信卵巢癌病友對手術的疑慮和恐懼也打消了許多。我母親從2020年11月起口服奧拉帕利維持治療至今,那麼對於這樣一種比較新型的藥物我也一些問題想要請教您。首先想請問您什麼樣的卵巢癌患者適合使用奧拉帕利進行維持治療?奧拉帕利療效如何?
吳小華教授:像您母親這樣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即使手術達到R0,即使術後接受輔助治療,即使CA125指標恢復到正常水平,2年之內依舊會有80%的患者複發。為了減少或推遲卵巢癌複發而採取的治療手段以及措施就叫做維持治療。
過去維持治療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口服中草藥,但療效證據不足;化療也是一種選擇,但毒副作用較強。奧拉帕利是一種新型的維持治療,也是PARP抑製劑的一種,除此之外還有尼拉帕利、盧卡帕利、維利帕利以及國產藥物氟唑帕利、帕米帕利。奧拉帕利作為首個進入中國市場的PARP抑製劑,已經有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證實其防止卵巢癌複發的療效——服用兩年後,複發或死亡的風險降低67%。中位無複發生存期可達到56個月,超過5年,可以說是療效非常顯著。
因此,我推薦卵巢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服用PARP抑製劑來阻止卵巢癌的複發。特別是像您母親這樣有BRCA1突變的人群,服用奧拉帕利會更有效。除此以外,如果BRCA突變為陰性,但HRD(同源重組缺陷)陽性的患者,在服用PARP抑製劑的基礎上加用貝伐珠單抗也同樣可以降低複發風險。
主持人:我母親服藥到現在大概有半年多了,目前出現了乏力、貧血、咳嗽等癥狀。在奧拉帕利維持治療用藥的過程中,在具體哪種情況下會需要停葯或減量?減多少?如果要停葯或減量,是否會影響療效或者後續治療?是否有補救措施?
吳小華教授:奧拉帕利雖然是口服用藥,但也會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血液毒性,就像您母親發生的貧血;第二個就是胃腸道的反應,比如噁心、嘔吐。如果是碰到發生毒副作用的情況,尤其是中度甚至重度貧血,我們要通過減量或者是中斷治療的方式讓患者恢復。
一般建議的正常劑量是兩粒,一天兩次,600mg。首次出現副作用時候,可以減量至500mg;
再次出現副作用是可以減量至400mg。減量一段時間是不會影響療效的,但是當藥物劑量低於200mg或中斷時間過長時就有可能影響療效。
一般來說,毒副作用會在服藥後的三個月內慢慢緩解,通過減量的方式建立患者耐受性,從而渡過毒副作用難關。
卵巢癌高危人群有哪些注意事項?
主持人:感謝吳小華教授對我用藥疑問的解答。那麼其實除了我母親是一名卵巢癌患者,我的姨媽也不幸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家人接二連三地患癌讓我特別心痛也特別惶恐。我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了基因檢測,驗證結果為雜合突變,屬卵巢癌高危人群。那麼想問問吳教授,高風險人員日常生活應注意些什麼?
吳小華教授:以前我國卵巢癌患者與跟遺傳相關的比列並不明了,因此我在2015年聯合全國多中心進行了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納入的826例患者中,BRCA1/2突變比例為28.6%。大家都知道安吉麗娜·朱莉的故事——姨母和母親是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自己也是高危人群,因此預防性地切除了雙側乳腺以及卵巢。
其實高危人群也不必太過恐慌,我們現在有很多的方法應對,首先基因檢測是必須落實的;其次要對患者後代的患病風險進行評估。最後就是採取預防性的措施:建議高危人群40歲左右接受雙側輸卵管以及卵巢的切除術,可以降低90%的風險;規律服用短效避孕藥,可以降低60%的風險;並且日常的監測也十分重要,建議高危人群每三個月到半年做一次陰道B超以及血CA125+HE4的檢查。
高危人群切除卵巢、輸卵管可能會帶來一些併發症比如更年期的表現包括骨質疏鬆、潮熱、盜汗等,但可以採用口服激素替代治療來減輕癥狀。並且高危人群預防性切除不僅僅是簡單的切除而需要我們需要整個腹腔、盆腔的探查,切下來的組織要進行特別的病理檢查以明確性質,因為高危人群有可能存在早期癌變。
最後,如果高危人群想生孩子同時規避BRCA基因的遺傳風險,我們可以合法、合規地採用使用三代人工輔助生殖技術挑選沒有攜帶BRCA基因的胚胎,從而徹底阻斷BRCA基因遺傳。
主持人:我的女兒和兩個妹妹都不攜帶BRCA基因突變,但這種突變會存在隔代遺傳嗎?
吳小華教授:如果不攜帶BRCA基因突變,那麼卵巢癌的患癌風險和正常人是一樣的並且不存在隔代遺傳。
最後,吳小華教授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這個特殊節點進行了總結並對廣大卵巢癌病友「獻上」寄語:
對於卵巢癌患者,我強調手術要及時並儘可能達到R0;第二要做到規範化的新輔助以及輔助治療;第三要堅持維持治療併合理管理毒副作用。也就是,手術要徹底,化療要規範,治療要維持。
對於高危人群,我要說雖然您不幸是攜帶者,但患病幾率並不是百分百。對於高危人群要採用積極的預防措施來科學應對:預防性的輸卵管卵巢切除;口服避孕藥;密切監測。並且第三代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已經可以阻斷BRCA基因的遺傳,能夠給更多攜帶者帶來希望。
專家簡介

吳小華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婦科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首席專家。擅長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外陰癌的綜合治療,晚期卵巢癌減瘤術和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宮頸切除術。現擔任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上海市抗癌協會理事、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更多腫瘤防治宣傳周的內容,
精彩資訊等你來
審核專家:吳小華教授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