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之後,身邊「中獎」的人多了。
外面的氣溫零下一度,朋友圈的體溫38.5度。
平時見到朋友打招呼,不再是「你吃了嗎」,而是「你陽了嗎」。
有人甚至對自己沒陽感到失落,如果早晚都要陽,那還不如早一點,不然顯得自己多不合群呀。
讓人捧腹,這樣的話只能當玩笑,因為你如果真的陽了,會發現生活會受到很大影響。
第一,跟家人接觸變得緊張。
我孩子在學校感覺不舒服,剛好學校放假,他就直接回來了。
回來之前,他充分認識到自己可能給家人帶來的麻煩,主動要求自我隔離,還提出他進家門時,家人要避讓,等半小時後再出來消毒,避免氣溶膠傳播。
如果家裡有人陽了,家人無疑是危險的,因為房間空間有限,要是防範不到位,可能就會互相傳染。
第二,與人接觸變得緊張。
身體健康的時候,可以大膽出去走動。
自己生病了,就不敢輕易出門,唯恐對別人會有影響,可生活需要物質,要是持續不舒服,還需要一些藥物,我們也不得不出門。
在這個時候,走在路上都會小心翼翼,看到人都想遠離,這種緊張感只有自己能體會。
第三,身體不舒服帶來的恐懼。
人在生病時,很容易變得脆弱。
由於身體各種不良反應,讓自己產生一些擔憂和恐懼,擔心會不會產生一些後遺症?嗅覺什麼時候能恢復?
這些問題困擾著人們,再加上不能上班,房貸和信用卡要還,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容易產生各種焦慮。
當然,這些是大多數人都要經歷的坎坷,對於年輕人來說,熬過去就好。
真正需要受重視的人,其實是農村和小縣城的老人,已經有人將手伸向他們了。
網上有人專門發了「異地網購葯攻略」,他們將定位改到一些偏遠的縣城,然後買了布洛芬等退燒藥,再讓騎手幫快遞過來。
如果騎手不接單,他就會威脅對方給差評,拿到貨後,還在網上曬自己的收穫,得意之感溢出屏幕。
在這些攻略的帶動下,小縣城的退燒藥被搶購一空,有人幾十盒的訂購,自己的需求滿足了,甚至還順手掙筆外快,卻不管別人的死活。
要知道,住在縣城或農村的老人,他們比你想像得難,老人大多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兒女也都在外地上班,他們的生活圈很小,只有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才會想到去藥店買點葯。
現在就算生病,等待他們的也只有失望,因為藥店的架子上是空的,誰也沒辦法。
不得不說,那些跨地區搶葯還曬優越感的人,真的太無恥。
你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卻讓這些老人失去了應有的權益,他們的資源本來就不多,你們還毫不客氣地搶光了。
有位養老院的負責人對記者說,他所在的養老院有百餘位老人,平時養老院會備一點藥品,但不多。
誰也沒想到,這波病情來得這麼猛,有的老人引發了一些基礎病,可養老院的藥品不夠,也沒辦法採購,只能打電話呼叫急救,但電話打不通,一直提示佔線。
有位老人,在電話的忙音中離開了人世,他很無奈,只能一邊安慰著家屬,一邊督促員工繼續撥打電話,在關鍵時候,老人的身體抵抗力弱,更需要資源的保障。
鍾南山醫生也提議,大家少備一點葯,如果只是輕微病症,就不要去醫院,把有限的資源讓給更需要的老人和孩子。
誰家沒老人,誰家沒孩子,年輕人生病可以扛過去,看到老人和孩子病痛,真的很難受。
我們理解適當的儲備物資,但真沒必要過度哄搶。
大家還記得搶鹽,搶板藍根,搶白醋的經歷嗎?可能等東西放過期了,這些東西也沒吃完。
遇到問題需理智,千萬不要人云亦云。
尤其是商業明銳度高的人,乘機囤很多物質,再提高價格銷售,就想問,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我們可以努力為生活打拚,但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朋友圈有這樣一個截圖很暖心。
「如果確定自己陽了,麻煩丟垃圾的時候消殺一下,很多垃圾清運人員和拾荒者是老人,他們大多數買不到退燒藥,他們更弱勢。」
沒錯,如果我們的舉手之勞能保護到對方,也是一個善舉。
人與人之間,總存在一些善意,我們在時代的大背景下,誰也無法獨善其身,唯有互幫互助,才能更好地渡過困境。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