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葯聞】

夏至已過
悶熱潮濕的夏天終究還是到來了
這個時候,是不是又「皮癢」了?
夏日潮濕悶熱,常見的一些皮膚病,比如濕疹、蕁麻疹、蚊蟲叮咬、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及手足廯、頭廯、股廯等容易發作,引起皮膚瘙癢、紅斑、起風團的癥狀。
除了皮膚炎症,平時發生小面積燒燙傷、線表性創傷合併感染、毛囊炎及尋常痤瘡等情況時,大家也會習慣性地使用一些軟膏劑。
軟膏劑作為常見的外用藥物,是使用率比較高的一種藥物劑型,它易於攜帶,方便塗抹,一般直接塗抹於患處,對於各類皮膚病及表皮創傷都有比較好的治療作用。
生活中常見的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糠酸莫米鬆軟膏、復方酮康唑軟膏等都屬於軟膏劑。
但是
這些外用藥,是否都沒有不良反應?
塗得越多,就會好得越快嗎?
藥師來「手把手」教你塗藥膏啦
↓ ↓ ↓
1、軟膏劑是怎樣起作用的?
軟膏劑系指藥物與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質混合製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均勻半固體外用製劑。根據藥物在基質中的分散狀態不同,軟膏劑分為溶液型軟膏劑和混懸型軟膏劑。
溶液型軟膏劑是藥物溶解(或共熔)於基質或基質組分中製成的軟膏劑。混懸型軟膏劑是藥物細粉均勻分散於基質中製成的軟膏劑。
軟膏劑有適宜的黏稠度,容易塗布在皮膚、黏膜及創面上,可長時間黏附或鋪展於用藥部位。主要使藥物在局部發揮潤滑皮膚、保護創面和治療作用,如抗感染、收斂、促進肉芽生長和傷口的癒合、止癢、消毒等;也可吸收後發揮全身治療作用,如硝酸甘油軟膏。
2、軟膏劑的正確用法
1.塗敷前,應將患處皮膚清洗乾淨,如果患處是在頭皮上,或身體多毛部位的時候,應該首先把毛髮去除掉,方便塗抹上藥。
2.按照醫囑或者說明書的用量,取適量的藥膏塗抹覆蓋到所有的患處,用手指將膏體均勻抹開,塗敷後輕輕按摩,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3.一些藥物塗抹後採用封包(即用塑料膜、膠布包裹皮膚),可顯著提高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增加藥物的吸收、亦可提高療效。但是這個操作一定要聽取醫生的建議,如果醫生不建議採用封包的情況下,自行採取這種措施就可能會因為皮膚不透氣使患處惡化,或者因為藥物吸收量比較多,產生一些全身性的不良反應。
4.對有破損、潰爛、滲出的部位一般不建議塗抹大量厚層的軟膏劑(容易滋養細菌,產生二次感染)。
5.外用溶液劑和軟膏劑同時使用時,對於同一患處,先用溶液劑,等創口乾爽後再塗抹軟膏劑。如兩種以上軟膏劑同時塗抹時,則根據不同的病情,按照醫囑或藥師交待的順序間隔使用。
6.使用軟膏劑後,如果塗抹部位有燒灼或瘙癢、發紅、腫脹、皮疹等反應,應立即停葯,並將局部塗抹的藥物清洗乾淨,及時諮詢醫生或藥師。
7.不宜塗敷於眼、鼻、口腔等黏膜部位。
8.應避免在細嫩皮膚及面部過長時間使用,防止藥物對皮膚的損傷(如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紋等),用藥面積不宜過大,次數不宜過多。
9.塗敷軟膏並非越厚越好,薄薄地塗一層即可,保持皮膚的正常呼吸,有助於患處恢復。
由此可見,一次塗抹過多的藥膏並不能顯著提升藥效、加快治療效果。如果使用頻次過高,長時間塗抹過量,除了可能會引起二次感染外,還容易使藥物滲透太深,進入血管,引起全身性的不良反應。故不同類型的軟膏劑,根據其滲透程度,塗抹次數也應不一樣。
3、使用軟膏劑的注意事項
用藥要考慮患者年齡、不同的疾病、皮損部位應選擇不同的藥物及塗抹範圍。如兒童不宜使用強作用的糖皮質激素軟膏劑;使用相同藥物,塗抹範圍相同的情況下,兒童的吸收率一般高於成人;皮膚褶皺及黏膜部位不宜選擇濃度高、刺激性大的藥物;痤瘡用藥只需抹在患處,股癬用藥可擴大到周圍皮膚等。
因此,大家都應警惕,軟膏劑並不是想塗多少就塗多少,而是根據病情癥狀而定,請遵循醫囑或藥品說明書來使用哦。
4、軟膏劑的儲存方式
軟膏劑應參照說明書要求的溫度範圍內,遮光密閉(密封)貯存。貯存溫度不宜過高或過低,以免發生基質的分層或藥物降解,從而影響藥物的穩定性、均勻性和療效。如果發現軟膏劑有異味、變色或油層析出等性狀發生改變時,切勿使用。
來源:(中國合理用藥)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