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壓!給孩子一個「心理鎧甲」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現代社會中,壓力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會面臨各種挑戰和壓力。

具備良好的抗壓能力,有助於青少年建立起積極健康的心態和正確的價值觀,減少負面情緒的困擾,更加從容地面對挑戰和困難,為未來的社會競爭奠定堅實基礎。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青少年心理問題再次受到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針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心理健康、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等問題,他們紛紛獻言獻策。這不僅凸顯了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切關懷,也為我們進一步探討青少年抗壓能力培養提供了契機和平台。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謝志斌就表示,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因親子溝通、情緒管控、學習壓力等原因,部分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及時被發現、重視,以致沒有得到較好的引導和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也提到,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他呼籲加強挫折教育,特別是在學校這一青少年成長的主陣地,應著重培養他們的抗壓能力,並教會他們如何有效管理負面情緒。

筆者在日常與身邊的學生家長和教師交流中也了解到,現在很多孩子似乎越來越難以承受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面對很小的事情時都會悶悶不樂,甚至感到崩潰。

為學生減負的初衷是讓他們從過重的學業負擔中解脫出來,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追尋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升個人素質。但同時,家校間也不能忽視對孩子抗壓能力的培養。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壓力,提升他們的心理韌性和適應能力。

可以說,為學生減負與鍛煉其抗壓能力,兩者並非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適當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首先,要構建良好的家校環境,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負面情緒,理解其產生的原因,教授學生有效的情緒調節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鬆訓練等,幫助他們快速緩解負面情緒。

其次,要鼓勵學生通過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如寫日記、繪畫、傾訴等,學會與他人溝通,尋求支持和幫助。

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戶外拓展、團隊合作等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壓力,學會應對壓力的方法。作為家長,應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給予關愛和支持,與孩子共同面對壓力。

相比家庭教育,學校在培養和鍛煉青少年抗壓能力方面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山東各地從打造心理健康課程、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等方面入手,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

比如,濰坊市近年來就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分學段科學設置課程內容,確保每兩周開設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根據學生實際需求,該市打造了基礎性心理課程、發展性心理課程、問題性心理課程和個性化心理課程「四級課程體系」,通過一系列課程增強了中小學生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又如,德州市積極打造了「德·心成長」特色德育品牌,確立了「7項行動、21條措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架構,構建起市、縣、校三級立體化鏈條式聯動,家、校、社、醫、網橫向延伸攜手推進,與各部門及社會力量協作議事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

濟南市更是在全省率先成立「醫教結合」學生心理健康促進中心,為高危學生問題解決提供專業支撐,開通了24小時學生心理關愛熱線,號碼為87-525-525,諧音「撥起,我愛我,我愛我」。

長在溫室里的花朵,只有經過風雨的洗禮才能更加堅韌。加強抗壓能力的教育並不意味著要增加學生的負擔,也不是讓孩子多多地經受挫折和苦難,更不是體驗痛苦。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給予他樂觀感;是讓他知道,一次的挫折並不意味著永久的失敗,無論何時何地,家人、朋友、師長、同學都會站在他的身邊,安慰他、鼓勵他,給他溫暖,陪他一起走過。

來源:「山東教育宣傳」微信公眾號

投稿郵箱:sdjyxcgz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