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學之反饋效應:用好「及時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著名心理學家赫洛克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群人分成4個小組,每次工作後給予不同的反饋。

他對第一組進行鼓勵和表揚,對第二組則嚴加批評和訓斥,對第三組不做任何評價,只讓他們靜聽其他兩組受表揚和挨批評,對第四組也不做任何評價,但將他們與前三組隔離。

結果顯示:第四組成績最差,第一組和第二組成績都比第三組好。其中每次都受到鼓勵的第一組學習積極性最高,成績不斷上升,而經常被批評的第二組成績有一定波動。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及時對結果進行評價,能強化動機,對學習和工作起促進作用。而且,適當激勵比批評效果好,有評價的效果明顯比不聞不問好。

這種心理現象就是著名的反饋效應。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如果能合理運用反饋效應,能更快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調整教育方向,有針對性進行教育,使親子溝通更為順暢,教育效果更好。

給予正向反饋,激勵孩子進步

案例一:媽媽去參加家長會,被老師告知孩子上課喜歡跟同學說小話,學習不認真,成績下降。

回到家,孩子正焦急地等著,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怕老師向家長告狀。看到媽媽回來,他忐忑不安地問:「媽媽,老師說什麼了?」

沒想到,媽媽卻說:「老師誇你聰明呢,說你這段時間雖然聽講不太認真,但成績下降不多,基本的知識點都能掌握。如果你上課能更認真聽講,成績一定會進步的。」

「真的嗎?老師真的表揚我了?」孩子很驚喜,「我以後一定認真聽講。」之後,孩子果然認真聽講,成績也慢慢進步了。

這個案例中的媽媽就是應用反饋效應幫孩子改正錯誤,樹立自信心。

孩子表現不好,媽媽沒有批評孩子,而是將老師的話美化了一下,給孩子一種「老師沒有放棄我,我還是能學好」的反饋,孩子因此自信心大漲,並對老師產生感激和親近,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之後孩子開始認真學習了。

孩子完成一件事後,父母如能及時給予正向反饋,表揚好的言行,指出不好的言行並進行鼓勵和指導,孩子才會明辨是非,培養出正確的三觀。

注意孩子的反饋,調整教育方向和對策

孩子的言行是他們接受教育和環境影響的結果,是他們主觀感受的反饋。父母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言行,注意其中反饋出來的問題,及時調整教育方向和對策。

案例二:媽媽陪六歲的小勇玩積木,在拼一幅圖案了媽媽總是拼不對,小勇說媽媽:「笨媽媽,你真是一個蠢蛋!」媽媽被驚呆了,大怒吼道:「你是從哪學的?怎麼可以說粗話罵人!」

小勇被嚇到了,小聲解釋說:「我沒罵人,我們班同學都是這樣說的。」

媽媽看到兒子驚嚇的樣子,醒悟過來,平息自己的怒氣,對他說:「這就是一句罵人的粗話,你這樣說媽媽,媽媽很傷心的。」

小勇說:「可是我們班同學都這樣說,大家也沒傷心。"

媽媽說:「你們還小,不清楚什麼是粗話,等你們長大後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會跟大人一樣生氣的。這句話是一句罵人的話,對別人這樣話是很不禮貌的,我希望你做個禮貌的人,以後不要這樣講話。」

孩子之所以說粗話,很明顯是受到小朋友的影響,他並不懂得那樣說不好。媽媽能注意到孩子反饋出來的信息,不因孩子的「狡辯」而繼續生氣,而是及時把道理掰開講給孩子聽,尊重孩子的同時,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孩子有不良行為,有些是因為不懂事,有些是因為僥倖心理,當然,也有個別是故意犯錯。不管哪一種,父母都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分析其中反饋出來的問題,並針對問題進行教育。

如果孩子有「狡辯」行為,父母要及時調整教育的方向和對策,對孩子曉之於理,不要一味生氣發火,發火雖然能一時鎮住孩子,但也可能造成孩子再也不敢跟父母說心裡話,反而不利於父母發現問題。

父母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案例三:小美沉迷於看手機,就連吃飯都不放下手機。爸爸批評了她,她回嘴:「你自己不也天天看手機嗎?你能看我怎麼就不行?」爸爸頓時啞口無言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確實,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們的行為是父母行為的反饋。父母的行為正確,孩子一般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父母如果做得不對,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像上面的案例中,父母自己每天都在刷手機,卻要求孩子不看手機,那孩子怎麼會聽呢?

很多父母喜歡跟孩子講道理,立規矩,殊不知,「言傳身教」中的身教更重要!因為孩子是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來學習處事的。

那些經常出口成髒的父母,是很難培養出文明禮貌的孩子的;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也別怪孩子整天在外打架。

所以,如果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父母首先得反思自己平時的行為是否合理,有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如果沒有,那就從自己改起吧。

比如說,想要孩子不看手機,父母要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讀書;想要孩子彬彬有禮,父母要舉止文明;要讓孩子不隨意跟人打架,父母自己就不能經常動武。

總之,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反饋到孩子身上,才有良好的行為和文明的舉止。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END----------

我是@穎媽育兒記,一個在教育行業摸爬滾打20年的中年老母,關注我,一起修己育兒,與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