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焦慮症的治癒一定要經歷「反覆」,原因有2點

一位焦慮症學員跟我說:「老師,我前段時間明明已經越來越好了,癥狀都快要消失了,可是我最近這段時間感覺又不好了。為什麼這樣呢?難道我們的改變不應該是越來越好嗎?明明都快好了,為什麼又突然就差了呢?」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我在諮詢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疑問。今天我們一起來回答下。

其實我們的康復是一個螺旋的過程,會有反覆。就像我們戒煙,沒有說戒煙以後煙癮就沒了,不是的。相反,越到戒煙後期,煙癮會越大。當到了某個頂峰的時候,煙癮會減少,但是這個減少還是一個反覆的過程。或者,即便說,這個煙癮已經戒了,內心的那個渴望往往還是有的,只是自己可以不太受影響了而已。所以說,不是癥狀緩解了就好了。它有一個反覆的過程。

另一方面還是內心對於癥狀的排斥。就像之前一個焦慮症學員跟我說的那樣,他說他希望明天早上起來後,就可以徹底痊癒了。自己就可以像以前那樣好好生活了。想法是好的,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因為這個世界的事情,很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句話的背後還是對於癥狀的排斥。

所以,我們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預期。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說,不管這段時間內癥狀是否好轉或者已經消失,都不用在意,只是堅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練習。放下對於痊癒的期待,只是安心去做。反而會有「喜出望外」的效果。

《情緒自救》書上說:「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是被路上的苦難所擊敗的,而是被自己內心的期待所擊敗的。」期待越高,內心受的影響就會越大。就像中學時代,本來上課上的好好的,突然同桌告訴你,還有幾分鐘就放學了。就這幾分鐘,你可能會感覺度日如年。為什麼?因為在上課的時候,你並沒有什麼期待。可是當你聽同桌說了之後,立馬就有了期待,心已經飛出去五里地了。這個時候的等待就是一種煎熬。

佛家有一句話,叫「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什麼意思呢?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安心去做,放下期待。這個和我上面說的是一致的。而這種心態就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心態,是一種獲得幸福的根本方案。

(推薦焦慮的朋友去看看《情緒自救》和《你就是自己的心理醫生》)

有的人,磨咖啡的時候想著趕緊喝咖啡。喝咖啡的時候想著趕緊去幹活。總之心裡總是想著下一刻做完就好了。可惜的是,當你做完這一個的時候,往往還會有下一個。

如果不能在當下獲得滿足,未來也很難獲得滿足。或者說這種通過達成目標所獲得的滿足也是短暫的,更不要說很多時候還達不成。所以,想要獲得長久的幸福,那就放下對於未來的期待,只是安安心心做好當下,在當下中獲得滿足。

而心理調整的目的也是這樣,就是讓我們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在當下中體驗生命的美好,在當下中體驗生命的「本自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