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焦慮時刻,看著房貸、車貸感到焦慮,孩子重金補課,成績卻沒起色,感到焦慮;年齡不斷增長,面臨失業危機,感到焦慮...最近,一項針對2000名成年人的調查發現:72%的人認為生活正變得越來越焦慮。焦慮正不斷拖垮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夜晚睡不著覺,白天情緒緊張、胸悶氣短。那我們如何應對焦慮情緒,又怎麼區分焦慮症和焦慮情緒呢?希望這期視頻可以幫到你。
大家好,我是精神科劉華偉,同時也是一名國家二級心理治療師,病理性的焦慮大多數與現實處境並不相稱,是內心放大了恐懼程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己嚇自己」。比如,家人生病,即使自己身體健康,會擔心自己被遺傳,甚至沒日沒夜不停想。這種很明顯就超過了適度焦慮的範圍,擴大了事情的嚴重性。一般而言,我們的焦慮情緒是針對某一件事產生的。當這件得以解決,這種情緒會自行化解,可以被我們自己調節。而病理性焦慮的情緒是疊加的,會對多方面的事情感到焦慮,是一種「廣泛的焦慮」。沒有具體的內容或對象,但就是一直被焦慮情緒籠罩著。焦慮情緒會伴隨身體變化,比如多汗、顫抖、心跳加速等,並且持續的時間不會太久,往往心情平復後,就會自己緩解。
但是病理性焦慮的軀體癥狀,嚴重程度更重,甚至可能引起慢性疾病,比如心悸心慌、高血壓,呼吸困難,嚴重時會有瀕死感出現。所以如果軀體出現原因不明的不適,就要考慮患有焦慮症的可能性。
「人人都有焦慮,為什麼你的焦慮就是病?」相關視頻
-
23:51
-
11:29
-
11:27
-
21:25
-
4:57
-
10:29
-
17:42
-
35:18
-
7:44
-
11:33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