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師上網課遭丈夫家暴,這種心理異常的人,可能就在我們身邊

女教師上網課遭丈夫家暴,這讓我們感到驚詫,甚至不可思議,但是這種具有心理異常(變態)的人,很可能就存在於我們身邊。

11月23號,一段疑似某中學老師上網課時被家暴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顯示,一女子在家中陽台位置面對鏡頭時,一男子突然沖入畫面,雙方發生爭執後,女子被男子掐住脖子,不久兩人在拉扯間離開鏡頭,隨後便聽到一陣陣尖叫聲。

據悉,視頻中的女子是高中老師,當時正在上網課,突然被掐走,有學生反映說,我們老師說這是他被第N次家暴了,當時學生們就報了警。

事後記者核實到此次家暴的起因竟然是老師的丈夫問其吃飯沒有,老師沒有搭理對方,便出現了動手的畫面。

隨後記者被告知此事屬於家庭糾紛,警方也在現場進行了調解,現在兩人已經調解好了。

關於這件事,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從心理學的角度討論一下。

在變態心理學範疇里,判斷心理變態或者異常有4個標準,一是功能失調,二是痛苦,三是反常,四是危險。

功能失調指的是,行為、想法和感受,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無法正常工作或者是不具有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痛苦,就是行為或者想法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了痛苦,例如長期撒謊、偷竊或者是暴力。

反常指的是,通常情況下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結果發生了。例如不應該或者沒必要發火的事情,結果卻暴怒等等。

危險,則指一些行為對自己或者他人具有潛在的危害,往往表現為各種極端行為。如自殺或者攻擊別人,包括武力攻擊和語言攻擊。

根據以上這四個標準來看,事件中的丈夫明顯具有心理變態(異常)的特徵,極其需要心理干預。當然,不排除具體情境中的雙方激化導致的行為過激。

事件中的當事人屬於什麼類型的心理異常,還需要實地進行具體的診斷。但根據視頻中採訪的緣由,就因為丈夫問妻子吃飯沒有,沒有獲得及時回復,於是就大打出手。這涉嫌具有邊緣型人格障礙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我們著重要說的是,這種具有心理異常(變態)的人往往就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被人們所忽視。

有時候,即使在生活中暴露了各種心理異常的端倪,例如頻繁地衝動,異常突然的暴躁等等, 也很少有人注意,更不會主動去尋求專業的幫助以進行改善。

像今天的這個例子,在網課所有學生的面前發生了家暴行為,並且驚動了警察,可結果只被認定為簡單的「家庭糾紛」而草草了事。

事情是以雙方和好收尾,但如果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屬於嚴重的心理異常的話,那在以後的生活中還免不了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再次受到傷害(這次事件中,學生反映老師多次遭家暴)。

這件事給大家的提醒是,在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配偶、親人或者是朋友,出現這樣心理異常(變態)的狀況(參考上面所說的四個標準),可以恰當地提醒,進行心理干預以獲得改善。

如果是親近的人,一定要重視起來。如果關係較遠,也要注意在與其交往的時候,有意識地迴避與他可能產生的衝突,以避免發生過激行為,造成不好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