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女孩和心理醫生的對話,讓我這個老師陷入沉思

一位年輕的女孩來到著名的心理醫生診室,和醫生說了她童年的一件陰影,讓我這個幼兒教師感觸很深。

她說,在她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教室窗檯的水壺倒了,她想要將水壺扶起來,就在她碰到水壺的時候,老師進來了,不問緣由就批評了她,怪她把水壺弄倒了,她委屈地想要解釋,但是老師不但不聽她解釋,還朝其他小朋友說,看到她碰倒水壺的小朋友舉手,沒想到所有地小朋友都舉起了手,就連看到不是她碰倒的好朋友也舉起了手。老師嚴厲地批評她不是一個誠實地好孩子。就是這樣的一件事,從此讓她對老師有了憎恨,也對同伴有了不信任。

當我看到這件事的時候,心裡莫名地一酸。我不禁想到班級很多的調皮王孩子,經常面對老師的嚴厲批評,有時候老師隨意的口頭禪,也許對他們也是一種傷害。

我不禁想起我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回來模仿老師的語錄和神態,有時候會惹得家人捧腹大笑,尤其是那種拍桌子,大吼一聲:要死啦[笑哭],不知道你們的孩子遇到過嗎?其實我知道這只是某些老師的口頭禪而已。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記憶力,尤其是某些深刻的記憶會伴隨她一生的,就像這個年輕的女孩,對朋友的不信任,對老師的憎恨,伴隨了她整個青春。

我們的學校是一所公辦園,接待的大多數是農村的孩子,還有很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的行為習慣幾乎和爺爺奶奶如出一轍,那種粗蠻,野俗,不講理有時候發揮得是淋漓盡致,但是你還說不得,罵不得,打不得,因為如今的教育形式逼得老師不得不放下戒尺,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我想說,教育是雙向奔赴的。靠哪一方單獨出力都不行,學校,家庭,孩子缺一不可。友友們,你們覺得呢?你們有關心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嗎?

#我想對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