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擺脫溝通焦慮

近年來,「中國外交官」這個詞已經成為一個標誌。

在那一平方米的講台後,站著意氣風發、精神飽滿的外交官,正滔滔不絕地侃侃而談。

你是否也曾在心裡默默地幻想過自己在眾人面前,行雲流水般表達自己的見解?

但現實生活中,三兩人交談時,談笑自如;求職面試卻非常不安。

這是一種公開演說的焦慮。

焦慮可以給我們帶來益處:適度的焦慮可以激活我們的能量,可以讓工作更努力、更有動力。

如果過於焦慮,在重要的公開場合無法有效地行動,會儘可能地逃避各種溝通,這種焦慮就需要改善了。

焦慮的本質

想要改善,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焦慮。

公開演說的焦慮,可能是非常輕微的,也可能是非常嚴重的,它是作為一種連續體存在的。

它可作為一種特徵存在,也可作為一種狀態存在。

從溫和到嚴重。

有些人非常焦慮,以致他們在任何溝通場合都無法有效地行動,所以會儘可能逃避各種溝通。

還有些人焦慮感比較輕微,在外人看來絲毫不緊張。他們會積極尋找交流的機會。

大多數人都處在這兩個極端的中間。

引發的因素

如果能夠減少那些引發焦慮的因素,會不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焦慮感?

經《自信表達》研究,以下幾方面能夠減輕溝通中的焦慮:

減少陌生感。也就是多跟人交流,在人多的時候交流,減少「交流」陌生感。

減少自我關注。把注意力放在「交流」上,不管人有多少,都當作三兩好友閑聊。

減少差異感。多關注大家的相同點,不要把自己定位成「異類」。

減少對失敗的恐懼。不要強求每一次交流都方方面面妥帖,要知道眾口難調,不可能如所有人之願,不必非要大家都贊同。

減少消極思想。把對失敗的擔憂放到一邊,把注意力放在積極的方面—你正在訓練一門終身受用的技能,熟能生巧。

減少對重要性的感知。詢問自己:無論結果如何,在10分鐘後意味著什麼,10個月後意味著什麼,10年後意味著什麼?

減少完美主義傾向。

減少製造焦慮的多餘精力。比如適當的肢體動作。

重構認知

這是一種經過驗證的可以有效降低各種恐懼感和壓力的方式。

這一方法背後的理念是,對於某個場合的想法會決定你在這個場合中的表現。

如果你能改變自己對一個場合的思考方式,你也就能改變自己對此場合做出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