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劉欣宇 通訊員王葳圖/羊城晚報資料圖
室友看著眼前的小劉,為她擔憂:明明是一個積極樂觀且優秀的班級風雲人物,怎麼最近看起來一點也不對勁——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彷彿十米開外都能感受到她的焦慮不安,這是「卷王」卷到最後把自己卷進去了?室友建議小劉不妨諮詢下心理科醫生,找找原因。
小劉的困擾:我怕被人比下去
在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心理科醫生交流的過程中,醫生得知她是一名廣州某高校學生,性格外向開朗,不僅擔任了學生會幹部工作,積极參加各種比賽,還拿下不少獎項,並跟著老師做科研工作,無疑是大家眼裡的優秀代表人物。
但問題就出在這,即使老師和同學都覺得她很優秀了,但小劉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如不能穩居第一名,擔心被其他同學比下去。特別是大三開學後,感覺身邊的同學都在奮發圖強,小劉就更不敢鬆懈了,停歇下來喘一口氣都不敢,怕一休息,就被超越了。
這種心理壓力讓小劉不堪重負,她開始感到無法擺脫緊張焦慮的情緒,甚至開始失眠,吃飯也沒有胃口。
越是翹楚,可能越容易焦慮
「小劉這種情況在門診中很常見。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本身都很優秀,也希望自己能夠更加優秀。對他們來說,優秀是沒有盡頭和終點的,在保持自己優秀的同時,還要時刻關注著身邊其他人群的情況,特別擔心被趕上,被比下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心理(精神)科莫煊主任說道,在接診過程中,不少年輕人流行用「內卷」一詞來形容競爭狀態,懷疑自己可能是被「卷」到受了「內傷」,才產生了一系列的不良情緒。
莫煊介紹,大家口中的「內卷」原意是指在一個特定的發展階段,人類社會在某一特定的發展階段,處於停滯狀態,或者不能轉換成其他更高層次的形態。在現代指的是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內卷」不僅是目前火熱的社會話題,其實也是與心理層面相關的問題。面對「內卷」帶來的激烈競爭、無形壓力,不少人隨之也滋生了越來越多的焦慮。焦慮不僅影響心情,身體上的不良癥狀也會隨之發生。
如何應對「內卷」帶來的焦躁情緒?
如果焦慮情緒已經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無法正常學習生活工作了,醫生建議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心理專科就診,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接受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緩解消極情緒,避免危害的進一步發展。
同時,莫煊指出,大家在平時生活中可以進行一些正面的自我調節來緩解因「內卷」帶來的焦慮情緒。
第一,學會正確認識和接納焦慮情緒。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下,感受到巨大壓力是很正常的。我們無須將這些消極情緒視之為洪水猛獸。其實焦慮也有助於激發我們的動力,從而使得我們採取積極的行動。我們要學會接納焦慮情緒的出現和存在,而不是與之對抗,以免激起更大的焦慮反應。
但接納情緒波動,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對負面心態聽之任之,我們要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一定的監控,可以關注自己是否沉浸於某種消極情緒中、難以自拔。如果發現了情緒已經難以自我控制了,要及時向身邊的親人朋友或專業人士求助。
第二,設定合理目標,不受困於「完美的自我」。
完美主義是一種建立在處處不滿意、不完美之上的、極度追求完美、毫無瑕疵的想法。如果我們受困於自己構建的「完美的自我」之中,會發現無論我們怎麼努力也無法讓自己滿意,甚至還會因此感到抑鬱焦慮。
我們可以嘗試建立起對自己的全面正確認知,了解自身的長處和短處,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制定合理目標,避免產生過度的焦慮。同時,也無需事事都和他人進行比較,去完成自己的目標,享受努力奮鬥的過程也很重要。
第三,適當放鬆,愉悅自我。
生命需要勞逸結合,在高強度腦力勞動的同時也要堅持放鬆休閑和體育鍛煉。我們要允許自己有閑暇時刻,甚至可以把休息這件事列入每日的時間表中。另外,也可以學習一些處理壓力的技術,如寫壓力日記、生物反饋、呼吸放鬆訓練、冥想正念等,還有通過運動、聽音樂、外出散心等方式,舒緩心理壓力,學會自我愉悅大腦。(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