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教授 | 中年危機,積極應對


▲ 許燕、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們在人生中,要經歷不同的人生髮展階段,每個階段都要面對一個人生任務和解決一些人生問題。人們對中年的描述有很多,例如,「上有老下有小」「中年油膩男」,等等。

一方面中年人背負著生活重壓,另一方面中年人也通過奮鬥獲得了事業成就,奮鬥後、成功後的中年人反而體驗到深深的危機感:人活著為了什麼?




什麼是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最初是由榮格提出的,他發現在他的診所中經常出入一些功名成就的中年人,這些來到他診所的中年人往往問出一些有關思考人生的問題。榮格就開始思索:這些功名成就的人為什麼在中年時突然出現了心理上的危機感,這些危機感的焦點又落在什麼地方呢?在這些成功人士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他們的人生職業早期,他們更多地為生存而戰,也就是說他們忙於掙錢,忙於養家糊口,這個時候他們很少去考慮人生的問題。

當他們奮鬥到一定階段,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後,就進入一種經濟無憂的生活狀態,這個時候他們反而開始去思考精神方面的問題,希望去探討一些人生的問題:我這樣奮鬥是為什麼?我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樣的?

在人生的這個時候,他們常常困惑於怎樣才能去找到人生的答案,他們急於要從哲學層面來思考自己的人生,梳理自己人生的過去,從而為未來的人生提供進一步的方向調整。

榮格在面對這些中年危機的人時,是怎麼去調整他們的呢?他用的是這樣一種方法:他讓這些中年人去想,他們曾經在早年、在兒童時期非常感興趣,但由於生活的忙碌已經放棄的一些個人興趣是什麼。

比如,有人喜歡繪畫,有人喜歡唱歌,有人喜歡運動,這都是他們在童年時期所表現出的一種愛好。榮格就讓他們把這種童年的愛好再次恢復起來。

為什麼榮格要用這種童年的愛好來對他們進行心靈恢復呢?因為一個人感興趣的地方也是他心理能量聚集的地方,也是一個人的生命力能夠綻放的地方,是他最能顯示人生價值的一個領域。所以,榮格啟動了一個人身上最閃光的興趣點,然後讓他們通過這個興趣點,慢慢地去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由原來奔波的生活狀態慢慢地調整到能夠欣賞生活的慢節奏狀態。




如何面對中年危機?


當一個人能夠欣賞生命,能夠欣賞自己人生歷程的時候,實際上他就達到了人生或者人格發展的另一個境界。榮格把這些功名成就同時也有實力的人再次引回到人生初期的興趣點,恢復他們原有的一種生命的力量,然後讓他們在今後的人生中更顯光彩,更有一種對生活的欣賞態度,更有力量地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面對中年危機時,很多中年人經歷了人生的轉折,由對純粹的社會經濟地位的追求轉化為對人生境界的追求。這也是在人生後半段的歷程中人格所能夠發揮力量的時候。中年危機是每個人都可能要經歷的危機,但是它對我們人生未來的指導意義更加明確,會告訴人應該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欣賞美好的人生。

其實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中年危機只是在中年這個年齡階段遇到的。在人生的各個年齡階段我們都會遇到一些挑戰或衝突,人生髮展的障礙,常常會引發出人們的焦慮。




怎樣才能緩解焦慮?


焦慮分為兩種:一種是狀態性焦慮,一種是特質性焦慮

狀態性焦慮是針對某種情境或對某個特定事物所產生的焦慮情緒。例如,有人每次考試都會感到焦慮,這就是狀態性的,它是一種可變的、短暫的焦慮,這種考試的情境一旦過去,焦慮情緒也就會隨之消失,屬於短時的心理反應。

狀態性的焦慮不屬於人格特質,屬於穩定人格特徵的焦慮稱為特質性焦慮。

具有特質性焦慮的人對不同情境都表現出焦慮情緒。例如,一個人在考試的時候會焦慮,在公開講演的時候會焦慮,當面對擁擠的電梯時會焦慮,當面對一個空曠高地時也會焦慮。啟動焦慮的情境會更廣泛,人會表現出一種跨時空的焦慮反應,具有穩定的特徵。

特質性焦慮的改變難度會更大一點,也就是說需要更長的時間或者更有效的方法去緩解它。特質性焦慮的改變方法有很多,比如放鬆、脫敏、運動、認知療法,等等。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特質性焦慮,可以就近尋找專業機構進行心理幫助,心理諮詢師會根據你的特點提供一些針對性的有效方法。

另外,如果在自己身上出現焦慮情緒,大家無須恐慌,因為在現代社會急劇變化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出現一種普遍性的社會焦慮,很多時候這並不是一種病態的反應,而是一種在環境影響下產生的心理狀態。當遇到這種情境時,我們要更多地學會應對壓力的方法,學會壓力管理,這樣就會減少焦慮的產生,降低焦慮反應的強度。

焦慮並不可怕,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應學會接納焦慮,學會與焦慮共舞。當你對焦慮的態度變得更平和的時候,你就不會一天到晚被焦慮的觀念所纏繞,慢慢地學會了淡忘,焦慮也會從你身上逐漸褪去。



本文摘自許燕教授新書《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