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書中,蛤蟆第3次去見諮詢師的時候,蒼鷺先生講了一個寓言:
在一個很小的星球上,居住著三個人,他們分別是F、M和W。W很弱小,F和M的身高是W的兩倍,W在生活和情感上都依賴著F和M。大多數時候,他們對W很好,可是他們有時候也會生氣,這時W就會感到害怕和不安。
在我看來,故事中很小的家庭指的就是一個家庭,F和M分別指父親和目前,W指的是孩子,而且是兒童時期的孩子。
如果是在星球上,也許W可以像蛤蟆說的一樣,造一艘宇宙飛船逃離。可是作為一個還處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無法逃離,只能「去適應他們每一次的喜怒無常。」
蒼鷺先生通過這個故事,引出了「自然型兒童」和「適應型兒童」這兩個概念。
通過這個故事,也讓蛤蟆先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蛤蟆先生出生在一個十分富有的家庭,不過他的童年並不幸福。
他幾乎從未感受到父親的愛。父親對他總是很嚴苛,對他的所有行為都是百般挑剔,也很少與他親近,有幾次陪他玩,中途很嫌惡地將他從膝上推力下去。
母親依附於父親,同時也懼怕父親的權威,因此也刻意不與蛤蟆親近,抱他的次數也很少。
面對嚴苛的父親和冷漠的母親,蛤蟆先生用順從、道歉和依賴來適應。不僅如此,在長大以後,蛤蟆先生依舊會用同樣的態度來面對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