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治好女兒的自閉症,他創立基金會,資助了無數頂尖科學家

導讀

最近,研究者發現了60個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相關的基因,這可能為研究自閉症的所有譜系障礙的病因提供重要線索。

這項研究主要數據源來自西蒙斯基金會(Simons Foundation)的SPARK自閉症研究項目。

西蒙斯基金會對自閉症的研究是「一座燈塔」,推動著研究者們對自閉症的關注,也承載這無數自閉症家庭的希冀。

西蒙斯基金會為何關注自閉症,他們又是如何篩選並資助優秀科學家和科研機構的?今天讓我們了解它是如何運轉的。

徐詩露 | 撰文

李曉韋、常春藤 | 責編


「這裡為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研究環境。」

西蒙斯基金會資助的一個研究員在受訪時表示。

這名研究員只是受西蒙斯基金會資助的一個案例,還有無數的科學家和科研機構正在因西蒙斯基金會受益。

西蒙斯基金會有嚴格的遴選系統,要了解西蒙斯基金會如何資助科學家和科研機構,我們得從它創立之初談起。

01

成立基金會的初心:治好女兒的自閉症

人的行動總是需要一個願望來指引,西蒙斯基金會也有它的初心和願景。

西蒙斯金基會成立於1994年,它是由知名數學家、慈善家以及投資家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瑪麗蓮(Marilyn Simons)在紐約市共同創立的。

在介紹基金會之前,我們不妨來挖掘一下這個對科研保持嚴格態度的創始人,有著什麼樣的傳奇過往。他出生於美國麻塞諸塞州紐頓。截止2019年7月,《福布斯》報道其身價為高達217億美金,是當時世界上第44富有的人。

西蒙斯,圖片來自wikipedia.org

西蒙斯自小就展示出超強的數學邏輯能力,他憑藉自己的數學知識,和朋友玩牌時每次都贏。

1961年,23歲的他被授予了幾何領域享有盛名的獎項——奧斯瓦爾德維布倫獎。後來,之後陰差陽錯地來到紐約石溪大學任教,幾年後,原本普普通通的石溪大學數學系幾何學在西蒙斯的影響下大放異彩,現在我們很輕鬆就能搜到「石溪大學分校西蒙斯幾何物理中心」

1978年,西蒙斯和第一任妻子離婚,這導致他心情沮喪,一心只想掙更多的錢。當時急於尋找新方向的西蒙斯找到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被譽為「整體微分幾何之父」的陳省身先生,諮詢是從政好還是經商好。陳省升告訴他,從政比數學複雜多了,不適合他,還是經商吧。

於是西蒙斯轉向了投資界。1982年,西蒙斯創立了著名的對沖基金公司——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他聘請了許多物理學家、數學家、程序員、甚至還有天文學家來建立預測模型,這段創業經歷非常成功,也讓他成為了遠負盛名的投資家。

投資成功後,他再次回到數學領域,並在1994年創建了西蒙斯基金會,這個基金會最開始的辦公室是他妻子的化妝間,後面逐漸向外擴展,運作也越來越成熟,最後成為了現在我們所了解的「西蒙斯基金會」。當然創立基金會部分原因歸結於他的家庭,這對夫妻有五個孩子,不幸的是,他們的兩個兒子意外身亡,一個女兒患有自閉症。

西蒙斯和妻子,圖片來自caknowledge.com

為了給愛女治病,西蒙斯成立了西蒙斯基金會,這個基金會作為一個慈善組織,旨在支持為了解世界現象或以發現驅動而進行的基礎科學研究。他和他的妻子共同擔任該基金會的主席。

西蒙斯基金會主頁,截圖來自simonsfoundation.org

在21世紀初,西蒙斯夫婦開始資助著名的神經學家和遺傳學家,如洛克菲勒大學保羅·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冷泉港實驗室的邁克爾·威格勒(Michael Wigler)以及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克里斯·沃爾什(Chris Walsh)。

2006年,哥倫比亞大學健康科學和醫學院的前院長傑拉爾德·菲施巴赫(Gerald Fischbach)加入了西蒙斯的自閉症計劃,這些早期的資助合併,形成了現在的「西蒙基金會自閉症研究倡議」(SFARI)。

當時的SFARI的研究主任鍾文迪(Wendy Chung)在2014年的TED演講中,介紹了專家們對自閉症的了解情況

目前,SFARI成為了自閉症研究界的一座燈塔。該項目資助了全球超過550名研究人員,並資助了對目前所知的自閉症生物學發現有很大幫助的科學研究。

而前文提到的SPARK項目正是SFARI在2016推出的一項計劃,旨在確定自閉症的病因,以增進人們對自閉症的理解,改善自閉症患者家庭的生活。截至現在,這個項目已經招募了超過11.6萬個家庭。

新研究發現了60個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相關的基因,截圖來自nature.com

當然,雖然西蒙斯基金會的初心是研究自閉症,但他們並沒有將目光局限於著一個領域。西蒙斯基金會支持的項目遠不止與自閉症相關的研究,正如西蒙斯金基會官網介紹,西蒙斯基金會的使命是「推進數學和基礎科學研究的前沿」,它們的資助工作也十分注重數學、物理科學以及生命科學的研究。

2014年至2021年間,西蒙斯基金會資助的各個項目每年總開支情況(單位:百萬美元)

據西蒙斯基金會2021年的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其凈資產為43億美元。從2014年至今,它在六個方面的投入逐年提升:即熨斗研究所(Flatiron Institute)、數學和物理科學、生命科學、神經科學合作、自閉症研究,以及教育和外展。

在我們了解了西蒙斯基金會感興趣的資助方向後,不禁好奇每年它的這些投入如何分配以及如何遴選優秀的科學家進行資助?

02

西蒙斯基金會建立嚴格的遴選機制

西蒙斯基金會在人員和項目的遴選上非常嚴格。就拿西蒙斯基金會「獨立獎」來說,這個獎項分為三個部分:

1、西蒙斯基金會自閉症研究計劃(SFARI)獨立橋獎;

2、西蒙斯全球大腦合作(SCGB)獨立過渡獎

3、西蒙斯合作可塑性和衰老大腦(SCPAB)獨立過渡獎。

這三個獎項計劃強調不同的科學任務,並有不同的資格標準,分別聚焦自閉症譜系障礙、大腦內部狀態、非患病衰老大腦的彈性和功能維持機制問題,分別設置對應的資格標準和遴選流程。

「獨立獎」分為三個部分,圖片來自simonsfoundation.org

三個部分的研究員遴選流程,截圖來自simonsfoundation.org

正如西蒙斯創立基金會之前、還在經營自己的基金公司時所言:「我們不僱傭數學邏輯不好的學生。」雖然在創立西蒙斯基金會之後沒聽他說過這麼絕對的話,但是不難想像,西蒙斯對研究者的要求一定不低。

在西蒙斯基金會剛剛截止的「支點獎學金」項目中,就白紙黑字寫著:該獎學金將讓「當今最聰明的頭腦」將他們的才能和專業知識應用於新領域,並將提供一年的培訓,期間該研究員將到導師的實驗室工作,以學習新學科及其文化。

它的篩選標準是,支持那些在當前領域擁有良好成功和成就記錄的研究人員,並評估他們為新學科做出貢獻的興趣是否濃厚、好奇心和動力是否充足。除了申請人的資格和潛力外,在申請過程中,基金會還會充分考慮申請人的導師是否合適、指導環境是否足夠好。

除此之外,申請「支點獎學金」的研究員及其導師必須持有自然科學、工程學、數學、數據科學或計算機科學或其子學科的博士學位(或同等學位),並在學術機構任教或擔任同等職位。在獲得這項資助之前,研究員還必須向其機構請長達一年的假期,並不得持有任何其他項目的資助。

也就是說,「支點獎學金」的資助對象不僅要有「最聰明的頭腦」,還要有「最優越的環境」、「最單純的資金來源」,以及「最純粹的研究過程」。由此可見西蒙斯基金會在人員篩選方面的嚴格之處。

03

西蒙斯基金會為青年學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在日常的活動方面,西蒙斯基金會非常活躍,他們創辦了每周一次的「西蒙斯基金會總統獎座」,這是一個免費的公開座談會,主要圍繞四個關鍵主題:生物學、物理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以及神經科學和自閉症科學。

這些精心策劃的科學講座以前沿的科學家和數學家為特色,旨在促進更廣泛的研究界的對話,以此推動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發現。科學講座只是西蒙斯基金會面向大眾的一小部分,從全局來看,他們對科學的支持形式有兩種:

1.通過學術機構向個人研究人員及其項目提供贈款來支持他們的研究;

2.自熨斗研究所成立後,西蒙斯基金會也有內部科學研究,以支持頂級計算科學家團隊。

西蒙斯基金會提供的資助機會 截圖來源:simonsfoundation.org


·資金支持

在資金支持方面,西蒙斯基金會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數學和物理科學,生命科學,神經科學和自閉症研究四個領域,其中很多項目都是資助青年科學家,而這些人往往還不是獨立PI,資金匱乏是他們面臨的常見問題,而西蒙斯基金會有諸多項目圍繞這個群體進行資助。

西蒙斯基金會還發現,對於科學家來說,他們生涯中最顯著的里程碑之一,是從導師的支持到獨立研究的過渡。但不幸的是,現代生物醫學生態系統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因素,讓這個過渡過程成為他們學術職業生涯中最脆弱時候之一。因此,西蒙斯基金會設立「獨立獎」,希望幫助這些科學家順利度過這個困難時期。

具體獎項如下:

1.數學和物理科學:向機構提供定向補助、西蒙斯數學研究院、數學家合作補助金、NSF-Simons關於深度學習的數學和科學基礎的研究合作等;

2.生命科學:西蒙斯水生微生物生態學和進化早期職業研究員獎、西蒙斯海洋微生物生態學博士後獎學金、摩爾-西蒙斯關於真核細胞起源的項目等;

3.神經科學:SCGB(The Simons Collaboration on the Global Brain)本科生研究獎學金(SURF計劃)等;

4.自閉症研究:ASD的基因組學-生物融合和遺傳療法的途徑、獨立之橋獎計劃、探索者獎RFA等。

除此之外,西蒙斯基金會也會設立一些針對性的獎項,給特定的科研人員群體提供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何與物理中心主任陳秀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人物惲之瑋等,正是這一獎項的華人代表。

熨斗研究所,截圖來源:simonsfoundation.org

熨斗研究所計算生物學中心的成員索尼婭·漢森 圖片來源:annualreports.simonsfoundation.org

·熨斗研究所

除了給學術機構和個人提供資金支持外,西蒙斯基金會還成立了熨斗研究所,在自己內部進行科學研究,以支持頂級計算科學家團隊。

熨斗研究所分為計算天體物理中心、計算生物學中心、計算數學中心、計算神經科學中心、計算量子物理中心以及科學計算中心六個部分。

它的使命是通過計算方法推進科學研究,包括數據分析、理論、建模和模擬。這是一個科學家社區,他們的科學家正在努力使用現代計算工具,通過分析大型、豐富的數據集和模擬物理過程來提高對科學的理解。

04

陳省身:以二人名字命名的陳-賽蒙斯樓

讓人好奇的是,如果西蒙斯當初沒有諮詢陳省身,而是自己選擇了從政,他還會是我們現在認識的西蒙斯嗎?

西蒙斯和陳省身的關係得回溯到幾十年前,1974年他們曾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陳-西蒙斯定理(chern-simons form),這個定理描述三維拓撲量子場論,在物理學領域應用廣泛,也正是這個定理,讓西蒙斯獲得了1976年維布倫獎(Oswald Veblen Prize),這是幾何和拓撲學界的最大獎項,這個理論間接地促使 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的誕生。

西蒙斯和好友陳省身、楊振寧的合照(右一楊振寧,右二陳省身,右三西蒙斯,右四瑪麗蓮)

西蒙斯對陳省身也非常感恩,捐助建立了兩座以陳省身命名的大樓。

清華大學的陳-賽蒙斯(西蒙斯)樓,圖片來源mathcubic.org

2005年,西蒙斯為紀念陳省身而捐款建造的大樓在清華大學落成,而這座樓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陳-賽蒙斯樓」。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陳省身樓也是由西蒙斯捐贈建造的,並在2006年擴建。有趣的是,這次的擴建項目還新建了一作耗資1050萬美元的音樂廳,並以西蒙斯的名字命名,取名「Simons禮堂」。

陳省身生前常開玩笑,希望自己能多活幾年,這樣就可以跟西蒙斯多要一些錢了。

天才的傳奇從來都不只是傳奇,西蒙斯創立的「西蒙斯基金會」正在實實在在地為身處科學前沿的學者提供支持,他們的研究成果也將持續推動世界科學的發展,這讓所有人興奮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