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都市婦聯_工作動態】
2022年,成都市婦聯全面實施「家庭心理健康關愛年」行動,在「蓉城女性」網站和「蓉城姐妹」微信公眾號開設家庭心理健康網路服務專欄,設置心理故事、心理課堂、心理巡講、心理交流4個子欄目,通過刊載心理學知識、個案分析、專家答疑等內容,為廣大家庭提供心理健康幫助和服務。
故事背景
一位七歲的孩子,最近總是喜歡說謊:飯前叫她洗手,家長明顯看出來沒有洗,孩子卻說已經洗了;到了寫作業時間經常說自己想睡覺,或者頭疼,讓她睡她又睡不著;做錯了事情,總是找很多理由,不願意直接面對。父母給孩子講了很多道理,但還是不管用。
問題分析
孩子說謊的背後,其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可能會因為覺得好玩、有趣而說謊。
第二種:為了逃避懲罰。尤其是曾經因為犯錯而受過責罰,有過不好的感受,就會選擇說謊來掩藏自己的錯誤,逃避懲罰。本文開頭的案例,孩子寫作業時說自己困,有可能是因為寫作業這件事,受到了父母的批評,從而帶給自己不好的感受,導致孩子本能地想要逃避,所以就借口說自己困了。
第三種:為了展示自己,獲得認同感。比如有的孩子誇大自己的成果,向別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欣賞。除了誇大自己的長處以外,也有可能為了博得他人的關心與同情。
對家長的建議
首先,切忌上綱上線,給孩子貼上「你現在就開始撒謊了,長大了還得了?」這樣的負面標籤。
其次,父母要善於識別孩子撒謊背後,正向的出發點是什麼,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直接就講道理或者批評。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做法:
一、莊嚴外表。
伴隨一點點深呼吸,不表現出憤怒或者示弱,只是莊嚴自己的表情不動聲色,3-5秒即可。這個過程避免了使用吼叫和打罵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同時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怒而威。
二、微笑凝視。
露出微笑,凝視著孩子,3-5秒即可。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犯錯的時候,並沒有打他,罵他,但是感覺孩子還是會用說謊來掩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往往覺察不到自己可能因為生氣,語氣、語調、表情和眼神的變化帶給孩子的感受。所以微笑凝視能緩解孩子內心的恐懼,是家長向孩子釋放「我願意接納你」的信號。
三、說出孩子撒謊背後的正向出發點。
「剛才你寫完語文作業,本來想休息一下,可是媽媽提醒你要寫完數學作業再休息,所以你覺得很煩,你就說你困了,對嗎?」當你這樣說出孩子撒謊背後的正向動機時,孩子有一種被接納,被理解的感受。
四、表達自己的感受。
「其實你可以直接跟媽媽說,你想休息一下再寫作業。但是你明明不困,卻說自己困了,這不是誠實的行為,媽媽心裡很難受,其實媽媽只是希望你能按照計劃完成自己的事情。」當你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指責孩子時,孩子會學會換位思考,也能學會同理別人的感受。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以上四個步驟,既能夠讓家長不失權威,也能讓孩子反思自己的問題。讓他感到:自己即使犯了錯,也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接納和愛,他才能勇敢地做真實、坦誠的自己,不隱藏,不欺騙,也才會有足夠的心理能量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
素材來源:成都市婦聯家兒部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