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接觸全人心理學會發生什麼變化?(X女士案例之一)

——學習心理學的最大動力:成長體驗

本文通過一個當事人參加心理學活動的實錄,詳細、清晰地顯示了一個普通的人由原來對心理學以及心理諮詢的毫無所知,發展到產生強烈興趣,最後決定加入心理諮詢工作者隊伍的成長的全過程。本文採用「X女士」來代表該當事人。她是南京某公司一位職工,大學畢業。文中所引用,是當事人的書面的原話。全文根據不同的階段,共分為四個部分發表。下面為第一個 部分。

(一)參加「通心沙龍」以及「讀書會」

1、X女士2019年12月15日參加全人心理學老學員S先生舉辦的地面的「通心沙龍」,參加沙龍後在調查問卷中反饋:「感覺自己找到停泊的港灣,有這麼一個地方願意為你停靠,這裡沒有顧慮和包袱,大家都充滿了愛心,讓人感覺到溫暖,讓我找到問題,解決問題。心情有所放鬆,一直無人訴說的話今天得到了宣洩之處。」

——點評:「通心沙龍」是全人心理學同仁所舉辦的一種公益活動,是普及心理健康以及通心的理論與方法的一個主要形式。它是「全人心理學·通心工作坊」的學員的重要來源之一。從X女士的反饋看,該沙龍的舉辦相當成功,所以使X女士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如果沒有了解之後該女士接受通心輔導之後的情況,很難體會到她所說的:「感覺自己找到停泊的港灣,有這麼一個地方願意為你停靠,這裡沒有顧慮和包袱,大家都充滿了愛心,讓人感覺到溫暖,讓我找到問題,解決問題。心情有所放鬆,一直無人訴說的話今天得到了宣洩之處。」該女士在童年的經歷十分嚴酷。她從小一直不在父母身邊,被送到外婆等處養育。居無定所,曾經在一年之內換過五個寄養的地方。嬰兒時期就遭受嫌棄,在一個家庭寄養時,甚至下午四點就不給吃的,因為擔心她夜裡會拉大便。她的大小便都沒有受到過訓練,一直到成年,還尿床。

2、2020年6月15日參加S先生舉辦的地面通心沙龍,沙龍後反饋:「之前自己內心無人訴說,現在有的放矢了,心情變化與平時的自己很不一樣,以前不知道自己焦慮、害怕什麼,現在全冒出來了。」

——點評:「通心沙龍」的一個內容,是輪流由參加者說出自己的煩惱,由其他人予以體驗、理解和反饋。所以沙龍的參加者,每每參加,都會有被通心的感覺,原來負面情緒的強度降低。光是這一點,已經有一定療愈作用。

3、2020年6月16日在S先生的微信群里反饋:「本人是近期在通心沙龍的受益者。感謝通心沙龍把我從痛苦中解救出來!讓我從絕望之人變成有責任感的人!希望我的案例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希望大家多多參與進通心沙龍!其中奧妙只有參與了、體驗了才能真正明白!再次感謝S老師!真的就像S老師說的「重生」般的感覺。」

——點評:該反饋堪稱X女士初步三次參加通心沙龍之後的總結。可以看出她的收穫在逐漸變大,她甚至提到了「重生」這個概念。由此可見通心沙龍改變一個人的力度。

4、2020年6月22日參加全人心理學老學員Z女士舉辦的線上通心沙龍,沙龍後反饋:「我是一名個案受益者,今天能在線上又認識很多有識之士,讓自己對學習通心又增加了很大的動力。我發了朋友圈就有人人問我這效果就這麼神效嘛?其實每個都需要心理輔導,我們在這快節奏生活忽略了自己與他人真正的溝通方式。真心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通心,從中受益,一起把通心公益事業發揚光大!

——點評:由於疫情原因,全人心理學把大量活動由地面改為線上。從她的反映看,線上的效果也不錯。她已經從受益,發展到有宣傳「通心」的思想。

5、2020年7月16日參加Z女士主辦的線上通心讀書會,讀書會後反饋:「通心真的很有趣,讓我覺得,人不光要心與心相通,還要察覺與對方溝通時所講的話。更有意思的是,對於我提出來的詞語,他人都沒有覺察有還是沒有,包括當事人矢口否認。可是為什麼我還明明記得他當時說話的口氣,語調,心情?怎樣才能在不通過錄音的情況下?很想知道通心是否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點評:「讀書會」亦是是全人心理學同仁所舉辦的一種公益活動,是普及心理健康以及通心的理論與方法的一個形式。她認識到了學習了心理學的成果之一「通心」,與不學習的差異。認識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原來還有新的境界,而且是有趣的。

6、2020年7月17日參加Z女士主辦的線上讀書會,X女士在通心微信公眾號《大愛不愛與出離心》這篇文章評論:「……所謂「出離心」就是覺察自己,追求成長,用另一個新的我來體會自己。現在體會成長是有痛苦的,所謂『動刀兵』是在家庭原本『風平浪靜』,這時有一個人成長發生改變,與家人開始意見不合產生了矛盾,這種『成長戰爭』是難以避免的。」

——點評:心靈成長的一個關鍵,是與原生家庭的父母的心理依賴的擺脫,她對於與「分離」有了很好的體會。

7、2020年7月17日參加Z女士主辦的線上讀書會,X女士在通心微信公眾號《通心所能夠達到的美好境界》文章下面評論:「通心所能夠達到的美好境界:前面羅曼·羅蘭的文摘讓我想到優秀的人在一起彼此成就,相互促進。自從學習藝術與通心,我感覺自己看東西的角度也發生了改變,前一段時間,看一位初學者繪畫作品,我對他一點都不了解,但他畫的風景畫里只有兩棵大樹和一排房子,但是我眼中看兩棵樹是兩個家庭,兩個都像是一個男子托舉一位女子,女子手裡是孩子,組成的家庭。左下那棵樹是愉悅的,上面是虔誠的。包括旁邊的房子也是那種大小錯落,有強烈的保護慾望,安全感。包括後來他又把他孩子畫的畫給我看我同樣能看出孩子的心境,這種以往都無法體驗到的感覺甚是奇妙!」。

——點評:讀書會主要是學習許老師發表的著作,以及在公眾號上的文章,其內容比較豐富。她覺察到「自己看東西的角度也發生了改變……」

8、2020年8月16日參加S先生舉辦的地面通心沙龍,反饋:「參加沙龍後,感覺放鬆,很多不願說的話也願意分享,不舒服也釋懷了些。人要有成長意識,多與他人溝通交流,會解開很多自己不理解的事情。」

——點評:再次參加S先生的地面通心沙龍,又有新的收穫:「很多不願說的話也願意分享」。——這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是有踏實的心靈成長。

9、2020年8月25日參加Z女士主辦的線上通心沙龍,沙龍後反饋:「對於疫情婚使離婚激增的這個現象,應該是以前大家沒有相處那麼長時間,久了就導致大家的缺點都暴露出來,對方無法接受。所謂的距離產生美,過分親密無間讓人產生了厭惡。再加上多數人都像成為勝利者,都不願意服軟認輸,這樣架吵贏了,家吵沒了。很多事情大家缺乏坦誠以待,目的是讓家過好,很多人忽略了這個目的,糾結在這個過程中誰佔主導地位。意見出現分歧,難免爭吵,最終兩敗。凡事雙方都有問題,想解決問題,那就要先從自我革命開始。」

——點評:當事人已經能夠初步舉一反三,學習「通心」之後,已經能夠從「通心」的視野來看社會現象。

10、2020年8月28日參加Z女士主辦的線上主題為《什麼是全人心理學?》的通心沙龍,沙龍後反饋:「全人心理學受人本心理學和後人本心理學影響,經過許老師研究創新,用更加包容性、開放性、通心性的概括性詞語「全人」來表達。通過解讀許老師文章後才明白,心理學不單單可以解決人的屬性問題,還可以領悟大道,超越一般屬性上升到天人合一境界。這種不盲目崇尚已有的流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大無畏精神讓人肅然起敬,對於外界知識保持獨立人格的準則理念實則讓人感動。「全人心理學」的與眾不同: 全人心理學有別於其他的心理學,具體表現在其指導思想就是「通心」。並且是以開放包容的態度,解決問題。自己還要不斷學習許老師的全人心理學。」

——點評:到此,X女士歲全人心理學已經有良好的認識,產生了直接參加許金聲老師工作坊的動機。

(未完待續。請看之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