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事就炸毛?煩躁是種病,6種方法讓你靜下來

朋友最近說她真的好累,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一點以後才睡得著,來自各方面的焦慮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讓她掉發、失眠、情緒暴躁。


其實,何止她一個人這樣。現在很多人都處於焦慮、emo、壓抑、憤怒等負面情緒之中,遇到一點點小事,就開始炸毛。


比如,上班路上堵車,遲到了半個小時,一踏進辦公室老闆臉色鐵青,正準備開會的材料,卻發現手提電腦落在了車上……於是,急了......



心理學上將其稱為遇事煩躁症,是說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就容易煩躁不安,遇到突發情況就非常容易衝動,總是忍不住的生氣,有時甚至想毀滅眼前的一切。


陷入煩躁情緒中的人,忍耐力會降低,對人對事充滿不安,行為更具攻擊性,連平時聳聳肩就能毫不在意的小挫折也可能會引爆情緒。


生活在快節奏的社會之中,我們經常會體驗到煩躁這種情緒,它猶如情緒污染中的一氧化碳,一旦釋放就會迅速感染周邊,所帶來的消極情緒和壓力能夠影響整個房間、辦公室或者家庭成員。


那麼,如何撫平煩躁易怒的情緒?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人們產生煩躁情緒的深層次心理原因。

1

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法國一位精神分析專家認為「任憑自己被情境裹挾,首先就是一種對自己的愚弄。」在面臨一些小麻煩的時候,那些對自己能力缺乏自信的人,通常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這類人在童年時期要麼得到了過多的保護,要麼遭到了嚴重的貶低,他們沒有體驗過獨自應對意外,因此當他們遇事的時候,經常會感到手足無措。


另一位精神分析師補充:「易怒煩躁的人通常有極為強烈的控制需要,主要表現為過分追求完美。由於他們適應能力極弱,所以任何在他們看來無法控制的事情,都會讓他們感到惶恐不安。」


2

害怕被認為無所事事


有的人會害怕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所以,為了克服這種厭煩的恐懼感,會經常將小事無理由放大。通過『製造』出急需完成、管理和解決的『堆成山的事兒』,身體和精神上的空閑及無所事事感就被克服了。


有這樣的行為表現,跟社會大環境、文化教育和個人心理等因素相關。對於大人們來說,『無所事事』被視為不能融入社會。要是一個人一直處於『不作為』的狀態,就會被人們詬病,所以大人們總是使孩子們忙忙碌碌。


3

自我認同感低


還有的人在內心深處無法認同自己,只能通過一種外在的方式為自己賦予價值。要是感覺不到緊張,或沒有成堆的事情要做,這些人很難感受到自己是活生生的人。



只有在這樣的狀況下,這些人才有存在感。他們有多麼不認同自己,就多麼希望通過這些正在做或認為應該做的,糾纏不清的事情來贏得自己的價值。


其實,這是一種渴望得到別人注意和認可的表現。把自己自溺在一杯水中,在虛假的表象下面,他們內心掩藏著一種深刻的需要:渴望被關愛。


幸運的是,身處於現代社會的我們,面對煩躁侵擾的時候可以有很多方法讓自己冷靜下來。


1 提醒自己主要目標是什麼


與其為一點小困難分散精力,不如及時提醒自己的主要目標到底是什麼。「我到底必須做什麼?」「什麼是我必須優先完成的?」要是連自己要去哪裡都不知道,怎麼到達目的地呢?


另外,我們有必要經常回憶起那些儘管有很多障礙,但我們仍然擺脫了困擾的時刻,因為這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真的是『有能力的』。


2 告訴自己它只是一件小事


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感到憤怒。當你憤怒的時候,你可以坦誠地問問自己,究竟是為什麼而煩惱。如果這件事是可以藉助當下條件去馬上改變的,那你要坦率地承認那些讓你煩躁的事情,其實也沒那麼嚴重。


3 減少攝取咖啡因和酒精


有的人習慣喝咖啡或飲酒來放鬆自己,事實上這並不能真的放鬆,反而容易加劇自己的煩躁和易怒。而且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和酒精,還容易導致晚上睡不著覺,或是睡不好覺。所以即便工作壓力大,也要盡量減少頻繁攝取,注重關愛自己。


4 適量運動釋放多餘能量


由於煩躁激發了我們的「戰鬥或逃跑」的應激模式,所以適量的有氧運動,比如快速步行或者跑步,可能是一個釋放情緒的好主意。如果這樣不行的話,可以做做俯卧撐、仰卧起坐等,釋放引起自己煩躁的多餘能量。


5 給自己安靜獨處的時間


煩躁可能是大腦提醒你需要休息的一種方式,如果手頭上沒有非常緊急的事,或者忙完了,就先休息一下吧聽聽音樂,做做瑜伽、冥想,再或者來個泡泡浴,讓自己暫時離開繁雜和喧鬧,找個安靜的地方再好好思考,為重回戰場做準備,你的身體系統一旦調整到戰鬥狀態時,煩躁便不會輕易回來。


6 多想想值得感恩的事情


我們常常會因為生活中、工作中的各種小煩惱而煩躁。其實這些煩惱幾天之後就會被我們忘記。當你感到煩躁了,花幾分鐘時間,想想生活中那些順利的事情,還有那些值得你去感恩的事情,例如健康和工作。這樣或許可以讓你先冷靜下來。


[心][心]關注心予心心理服務,喜歡就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