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成長|認知轉變帶來的改變-諮詢室的日常分享

柳洋整理簡介的自我感悟分享:

1.以前整理簡介,或者剪輯完音頻就立即要整理簡介,焦慮,著急,想一下子整完。現在心靜了一些。比如簡介也好,剪輯音頻也好,我可以分兩三天去完成。這不是一種懈怠,因為知道自己並沒有浪費時間,就是一件事兒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干,這樣就會不著急,反而幹得更順手一些,平靜的狀態。也可以說目標切的更碎了,反而時間線會拉長。

2.以前總是有一種阻抗,阻抗去看一些內容,看一些視頻,聽一些音頻。現在少很多了,就是在我說了關於「信任」的那個話題之後,感覺一下子心裡的一層隔膜沒有了。

我想了下是什麼原因:

第一,主要是開始為自己負責了。你開始信任一個團隊,一個環境,某個人,你就開始為自己負責了,如果一個人不為自己負責,那麼他也是不信任任何人的,因為他不信自己,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好不了,之前就是一種託付,託付給馬老師,託付給身邊的人,雖然做著同樣的事兒,但是其實自己的心態是不一樣的,動機是不一樣的,所以你的幹事兒的動力也就強了。

第二,當你開始負責了,你就會覺得這個事兒很重要,它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事情,你也會主動去做了,積極性會比之前更高一些。

第三,你開始決定為自己負責,其實自己的內心衝突就更少了,因為你沒有抱怨、沒有委屈、沒有不甘心,這樣自己的精力就會更足,不需要把經歷花費在內心衝突上。

3.破除「信任假象」之後,我和馬老師的關係更好了,也可以說我和我內心父親的關係更好了。

很明顯的一個事例就是:比如催眠課,大家可能都當過馬老師的面對面的被催眠者,或者和馬老師親近的做一些事情,我沒有做,以前我就覺得有種「父親的愛被其他人奪走了,或者我被忽略了」這種感受,現在我就沒有了。

因為以前就覺得,你應該為我負責,完全的託付心態不合理,所以你不做某事或者由於自己的原因不想做,你就會把這個原因歸咎給別人,可以說這是歸因方式的原因,外控者。

其次還有種嬰兒般的幻想,覺得有人會為你負責的,或者覺得現實生活中的父親的某些做法或行為沒有滿足我的需求,馬老師就是父親的一個投射,然後我就希望馬老師來滿足,那當然不可能啊,然後就會有情緒,然後就會產生阻抗,阻抗馬老師的音頻或視頻。

因為之前不合理的信念導致的結果就是:我等著你滿足我,我等著你彌補我。而現實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其實內心中有負面情緒,不過被粉飾太平了,沒有深入挖掘。現在不僅暴露出來了,還解決了。

這個好好要去挖掘,這就是給自己做諮詢。

現在我爸跟我說一些事情,我的情緒其實少很多,很理性地去看待這個事情,而不是他說一句話我就炸毛了——再一次驗證,認知決定一切。

分享後大家的回應:

茹夢:人所有苦難,皆來自於——拒!絕!成!熟!

張楠:贊剛看完了,這就是在給自己做諮詢。柳洋這兩天的變化很明顯,特別是在剪音頻和整理簡介上,一做就可以坐1-2個小時不動,一個下午,專註力和持久力都很明顯,好開心。

茹夢:柳洋姐以前經常活動嗎

柳洋:專註力提升是被外界影響少了。專註於做一件事,其他的外界一切都可以忽略。之前容易被影響,而且哪怕做著同樣的事情,自己的專註力其實不是很好。

現在就沒有問題了。焦慮少了,情緒少了,衝突自然少了,那麼你就可以把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到當下做的事情。也不會有其他事情吸引你的注意力,不管這個事情是你潛意識裡面的還是真實外界存在的。除非外界的噪音超出常值(比如電鑽聲,比如哪家店鋪開業喧鬧聲……)

邢晨:我看完了,柳洋姐和茹夢的心得我都看完了,今天約了兩節健身課,第一節上完中間看了柳洋姐和茹夢的對話,看完之後很焦慮,第二節課上了一半跑出來往家走,一邊走一邊哭就覺得天吶,好傷心啊!回家之後在房間里繼續哭,最近幾天經常這樣,走著走著就很傷心開始流眼淚,好像是在為小時候的自己哀悼,感覺自己一路長大,就是咬著牙忍一忍過來了,很少在乎自己的感受,就是往前走往前走,這幾天突然清楚的意識到我原來是這麼長大的啊!覺得很悲哀、很心痛,以前有人知道我的成長經歷說心疼我的時候,我覺得很奇怪、很疑惑,他們為什麼會這樣?

現在才明白,我忽視自己太久了,我太應該為自己痛哭一場了。今天看柳洋姐和茹夢的對話焦慮,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把自己放在你們的位置想你們的問題,好像理解不了,我懂你們說出來的話,但不會用你們的思維想問題,就像一人之下里陳果回到社會生活一樣,我不懂為什麼你們是這樣,而我是這樣。哭了一會之後好些了,又重新看了一遍聊天記錄,還是有不懂的地方,不過我打心眼兒里佩服你們,柳洋姐雷厲風行的解決了信任問題,一邊實踐一邊收穫心得,我覺得你又勇敢又智慧,茹夢最近的進步我都看在眼裡,勤奮、篤定、思考越來越深入,為你感到高興!

今天看你們的對話,把我的一個偽裝打破了,我一直在裝合群,但今天發現自己有些方面心智都不怎麼成熟有些時候大家說話,我覺得我應該懂,就用應該這麼想的思路讓自己假裝懂了,我不會的東西太多了,以前不想面對自己這些奇怪的方面,可好多地方就是空白錯亂的,所以才格格不入,不過那又怎樣,事在人為不記得的事找回來,不會的東西努力學唄,我就先從模仿你們開始。

柳洋:@邢晨我剛開始來的時候,其實很坦然,因為無知,反而像茹夢一樣的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學了一段時間「其實不會」,但是像你那樣的想法「這麼長時間你應該會」開始自我討伐,其實不會就說明自己功夫還沒下到位,給自己時間,不要急於求成,每天學一點,終究會學懂得,以前中期的時候就會裝,這種裝不僅僅是在團隊,其實深究以前小時候或者上學的時候也有,老師說會不會,不會的舉手,明明自己不會還要說會,為什麼呢?第一,害怕,害怕什麼,害怕被說笨(爸爸以前情緒不好或者我做事做不到他想要的結果就會說,你笨得跟豬一樣),第二,比較,大家都會,我不會,很丟人。你會發現都是向外尋找原因,而非自省。

現在的想法就很簡單「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對於會的人,你會不會一眼就看穿了有啥可裝的,對於自己而言,不會再學唄,這樣反而比裝更踏實,更安心,反而內心沒有學習的阻礙。

想通了,然後面對他人的成長,面對別人比你優異的地方你也能坦然面對,取長補短。

張楠@在我眼中的邢晨,無論是哭泣的、頑皮的、幽默的、還有憂鬱的、大笑的,或是對人是完全袒露還是刻意偽裝的友好,你就是邢晨,我不曾遇到過的人。所以我想,馬老師說的在生活中學習,就是向自己過去的經驗學習,向身邊的人學習,因為每個人都是一本百科全書,哪怕是過往中陰暗不堪的某個時段,也是一筆財富值得記錄回看。謝謝你邢晨,願意打開你的百科全書,願意讓我們翻閱

邢晨@張楠姐:早上看了張楠姐的話又稀里嘩啦哭了一通,我也說不上來為啥哭,想到的就是小時候幼兒園小學經常被老師說奇葩古怪,讓我罰站。我把心裡的這些話發到咱們群里不覺得害怕,就是有點陌生,不像是自己平常說的。柳洋姐,我不是知識上不懂裝懂,我是發現大家的身、心、腦子好像是一體的,你們進步成長的那個過程是連貫的,但我是在下跳棋,中間省去了一些和自己有關的步驟,馬老師說了,我做了,然後成長了,這個過程里有些東西就沒加工過,我也不知道為啥會漏掉,這種感覺讓我覺得自己是殘缺的,就像是阿甘正傳里那個阿甘一樣。

我現在才發現自己挺不了解自己的,我說不清自己在想啥,不知道自己為啥哭,這幾天我過得迷迷糊糊的,應該是潛意識裡有東西冒出來了,我跟你們說我感受到自己現在的狀態,我感覺自己像個呆呆傻傻的小孩,對你們也沒有防備,好像重頭開始要長一遍似的。


這就是心理諮詢室的日常,跟隨馬承寧老師學習心理諮詢,你的每一天都在進步,每一件小事都是巨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