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抑鬱:不想成為控制型父母該怎麼辦?

鄭州國醫堂: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讓她看到生命的光明和希望。不要因為自己的問題去管孩子。這不是愛,這是悲傷。

第一,你越害怕自己如何,就越想要孩子如何

你越不焦慮,孩子在你眼裡的問題就越少。恐懼會讓你被它控制。你本可以承受的小事會在你那裡被放大,然後傳遞給你的孩子,他們會認為這是更嚴重的事情。

你越害怕,你就越傾向於抓住一些讓你感到安全的東西。孩子沒有自己的判斷,他們的反應是基於我們的反應,很容易控制。他們在我們開心的時候開心,在我們難過的時候難過。

那麼,當我們認為孩子是問題孩子的時候,是真的嗎?如果沒有我們的焦慮、控制或判斷,他真的會成為一個發育不全的孩子嗎?當代心理發展理論更傾向於認為,兒童和向日葵一樣,天生具有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和如何發展的潛能。

第二,當你是一個全然無所畏懼的父母時,你的孩子可以自然成長

人們期望他們的孩子長大後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孩子長大後如何表現出「足夠」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是說,讓他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長。如果一個孩子像他一樣成長,他的智慧和能力會得到最大化的發揮。相反,如果你有意識地培養或訓練他,他成年後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不錯的能力,但他的智慧不會得到充分發揮。

讓一匹小馬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馳騁並不難。這就需要小馬的主人有一顆無畏的心。不然他會擔心小馬在路上遇到這樣的危險和問題。他會擔心這樣放走小馬,以後會怎麼樣,長大了會怎麼樣等等。

所以,我們怎麼敢放過你的孩子?從讓孩子自由成長的父母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父母是怎麼做的。他們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點放開的。他們對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把握,能夠評估任務的難度和危險性,能夠保證孩子在安全的狀態下完成任務,他們能夠提供及時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