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凌是怎樣「煉」成的?|心理學視角聊聊谷愛凌「文章合集2」


‖ 4.如何讓孩子擁有夢想/理想?為什麼「雞娃者」要先「自雞」?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理想就像遠方的「燈塔」,閃耀著能夠讓我們平靜下來的光,當我們無助的時候,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看看那個「燈塔」,看看那束光,彷彿又有了力量繼續前行。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燈塔」,如果有,那你很幸運,就像谷愛凌一樣,奶奶和媽媽是她從小的偶像,所以她從這兩位身上繼承了很多可貴的品質。那我們從心理學上來解讀一下偶像對於孩子的心理學意義。



上期視頻我們說到孩子天生有一種「無所不能」的全能感,使得他帶著一種「我什麼都做成」的誇大的自信,但這種全能感在遇到現實的時候難免會受到打擊,比如孩子興沖沖的要當超人,結果摔倒了,他不但飛不起來,爬都爬不起來,這時候全能感被一種「無助感」替代,深受打擊,哇哇大哭。


這時爸爸過來抱了抱他,然後把他舉過頭頂,做出飛翔的動作,孩子破涕為笑,全能的感覺又回來了,只不過是和爸爸在一起,這時爸爸就被他當成了偶像,心理學上稱「理想化」,這個理想化為他種下了一顆種子:我也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最終這一形象內化成頭腦中的「燈塔」,即理想。


從心理學上來講,偶像、理想化可以給孩子提供兩個很重要的功能:一是提供平靜的力量,比如谷愛凌的奶奶對她說:不用怕,努力就可以了!二是讓孩子擁有理想和價值觀,比如谷愛凌6歲的時候,就有一個理想,考上斯坦福,因為媽媽曾在那裡讀書。要讓孩子擁有夢想和理想,兩個功能要同時具備。


如何讓孩子擁有夢想/理想?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可以被孩子「理想化」,成為她們的偶像,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與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他想到父母時,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動力。除了父母之外,老師、孩子崇拜的人都可擔此重任。


為什麼「雞娃者」要先「自雞」?

雞娃先自雞是有心理學依據的,如果你想讓孩子擁有理想或夢想,那你得先成為那樣的人,成為孩子的偶像,同時還要提供一種平靜的力量,即當孩子崩潰的時候,能夠讓他依靠,這樣的你才能給孩子一個「燈塔」,照亮他未來的路。


‖ 5.為什麼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比賽?成長路上,「朋友」和「對手」哪個更重要?

作為一個滑雪運動員,谷愛凌參加了很多的比賽,很多都是頂級的賽事,這個過程「贏」當然非常重要,今天我們來說說「贏」背後的一些心理學元素。



先說一個題外話,當我提到「可口可樂」時,你會不會想到「百事可樂」,當我提到「麥當勞」,你會不會想到「肯德基」,回到體育場上,當我提到「林丹」時,你會不會想到「李宗偉」?在心理學上,這種亦敵亦友的關係稱之為互為「另我」,即:在心理上和自己很像,幾乎是另外一個我。


另我的存在滿足了一個人從出生直至死亡,需要體驗到的相似性,比如說: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是運動員!我們都熱愛滑雪!我們都有一顆想「贏」的心!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朋友和對手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在心理上陪伴並支持自己的那個人,朋友很好理解,對手更多的是指:你還在打拚,我就不能倒下,這也是一種支持。


在心理學上,「另我」很有活力,他會讓一個人具備各種的才能,比如《哆啦A夢》中康夫有了機器貓的陪伴,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康夫也有了各種超能力。


在現實中也是一樣,谷愛凌的媽媽說,最開始帶谷愛凌滑雪,就是想給自己找個「伴兒」,這個「伴兒」就是「另我」,在滑雪的過程媽媽和愛凌玩在一起,解鎖了各種滑雪技能,之後愛凌參加比賽,有了新的「另我」。


在新隊友的陪伴和督促下,發展出更加嫻熟、更加高級的技能,其他的運動也是一樣,有小夥伴的加入,愛凌體會到不一樣的陪伴和支持。


為什麼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比賽?

孩子最早體會到「另我」就是在玩耍的過程中,能和自己玩到一起的朋友是「另我」,這個「另我」不但能讓孩子體會到遊戲的樂趣,也有一種「彼此支持」的力量,比如一起完成很難的任務,比賽也是一樣,經歷一樣的訓練,一樣的緊張,一樣的喜悅,這種體驗是其他關係無法替代的。這個過程也讓孩子發展出了個各種才能。


成長路上,「朋友」和「對手」哪個更重要?

同等重要,因為她們都是「另我」,是心理上和自己有相同體驗的人,因為有了相同的體驗,所以情感才會格外的深厚,這種情感是和「孤獨」相對立的一種歸屬感,也因為有相同的體驗,和「對手」較量,有時候就是和自己的較量,在較量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成長。



‖ 6.如何看待谷愛凌現象?成長為一個心理很健康的人有多難?

2022誰最火?非谷愛凌莫屬,冬奧會上的驚天一跳,讓我們認識了一個世界冠軍,之後鋪天蓋地的報道,讓我們認識了一個自信、勇敢、自律且天賦異稟的天才少女,這一形象近乎完美,以至於全國各地、男女老少都津津樂道。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說谷愛凌走紅背後的一些心理學因素。


谷愛凌之所以招人喜歡有其人格因素,一個人心理越健康,我們越能感受到她身上的力量與活力,從心理學上來講,要想成長為一個心理非常健康的人是很難的,難在哪裡?聽我細說。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成長是需要有心理資源參與的,從小嬰兒長到成人,大致有這三類資源:



第一:孩子的好表現欲要能被容許並給予恰當的回應

前面的視頻說過,孩子從出生起就帶著與生俱來的自信,這種自信因為太誇張了,並不能被很好理解以及對待,尤其是如果拿「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德標準來看,這個是要被糾正的。


於是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不但沒有被「鏡映」,反而被打壓,這種打壓使得原本可以發展為「自信」的品質向著「自卑」的方向發展了。而谷愛凌在這方面是被媽媽和奶奶充分容許的,於是才有了我們看到的自信滿滿。


第二:孩子要有偶像,他能夠從偶像那裡感受到力量。

從心理學上講,父母是最早被孩子當成偶像的人,因為客觀條件上他們太弱小了,很多事情辦不成,所以在心理上容易產生依賴。


在臨床上,我也觀察到,孩子心中有一個偶像,這個孩子的成長之路會順利很多,因為他想到這個偶像的時候,內心就會有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摔倒了再站起來的勇氣和能力。


第三:孩子要有夥伴,幫助發展各種才能。

有一句話說: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發展高度,強調一下這個圈子一定是自己特別想參與其中且特別有歸屬感的圈子,那些別人強行拉進去的圈子不算。


為什麼特別指出這一點呢?因為一個讓你特別有歸屬感的圈子裡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夥伴」和「另我」,在這樣的圈子裡互動,你才能發展出各種的才能,上一個視頻我提到,谷愛凌的夥伴有很多,媽媽、奶奶、隊友、同學等等,這些人也在幫助愛凌成長。


成長為一個心理很健康的人有多難?

至少要有這三類資源的支持:

第一:孩子的好表現欲要能被容許並給予恰當的回應

第二:孩子要有偶像,他能夠從偶像那裡感受到力量。

第三:孩子要有夥伴,幫助發展各種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