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老師 您好!
我的心理問題來自於校園欺凌和父母,有抑鬱強迫和社恐。 我從小在外地小城鎮上學的,小學初中高中班上總有一部分本地的同學總是欺負歧視外地農村來的同學。我是農村來的,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被欺負貶低,起綽號。被說長相丑,個子矮,穿著土,家境窮,農村的口音怪等等。從那時起我就變得自卑又自閉,覺得不會有人會喜歡我接納我,自己覺得自己不好。不願和同學交朋友,不願意相信他們,因為他們不尊重人,不會平等對待人。 他們還會暴力威脅,被欺負時如果還手,就會被群毆暴打,所以我很恐懼,膽小。被欺負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這也給我帶來心靈的創傷,害怕與人交往,焦慮恐懼,害怕被人傷害。變得迴避人,討好人。
我爸要求我要努力讀書以後賺很多錢在老家蓋一棟高樓,讓村裡的人和親戚都來羨慕我們,讓他們覺得我們好。 還總說人活著最重要的是名聲,就是讓大家都覺得自己厲害,有錢,過得好,被他人稱讚和羨慕。 我媽總會控制束縛我的行動自由,小時候被關在家,不可以外出。因為爸媽說社會很亂,外地人多有很多壞人,拐賣兒童等等。我當時只能相信他們,聽話。所以離開校園放學或放假一直都沒和同學來往。 我媽總強迫我一定要每天吃蘋果,像任務一樣必須完成。還要求一定不可以吃垃圾食品,薯片,炸雞,燒烤這類一次都不可以吃,因為地溝油,臟,致癌,不健康。在家裡也從沒有吃過這類食物。他們對健康安全看得很重。 我已經26歲,在老家過年時,我想一個人去鎮上走走,也就四公里遠。我媽就不讓我一個人去,理由是不安全,不放心,外面車多人雜危險。 還有很多很多,我總覺得我的朋友,我的鄰居,他們活得比我自由快樂得多,也更自信大膽。他們的父母不會那樣限制要求束縛自己的孩子。 我的心理問題的原因是校園欺凌和父母。 上大學後,我離開了那個排斥外地人的小城鎮,離開了那些勢力有優越感欺負農村人的同學。
可是我無法離開我的父母。我就算去外地工作,過年總會回家,和父母打電話聯繫也總要被他們念叨要求。 我也和他們交流過,和他們談過他們的想法,觀念,價值觀,教育方式不對,對我的過分束縛限制不利我成長,過高的期待對我的壓力。但他們依舊堅持,不改變,聽不進去。 我的心理問題我可以努力改變自己,自己想通,接納自己,勇敢活出自我,可是如果無法離開父母,無法和父母分開。心理問題也許會再次被父母的要求束縛所影響。 請問如果心理問題來自父母,但我們無法捨棄離開父母,那該如何與父母共處呢? (無法離開父母指的是因為父母的養育之恩,辛苦賺錢培養拉扯大,不能斷絕關係,恩斷義絕,不往來相見。)
南京心理諮詢中心王宇老師回復;
你看到的只是表象,畢竟脫離父母並非是斷絕父子關係,不來往這種表面的割捨。脫離父母的本質在於精神的獨立,而太多人一方面被孝道束縛,另一方面把孝道當成他不肯心理斷乳的借口。
就如果我的來訪者,也許他已經20-30-甚至是40歲,潛意識中依然幻想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贏得父母的愛與肯定。但和肯定是不對的,因為雖然他剪斷了生理的臍帶,但沒有剪斷心裡的臍帶。
他依然活在幻想中,依然幻想贏得父母的愛,但如果父母壓根就不懂愛,不會愛,甚至他已經控制就是愛,那麼他無形中只是成了父母的拯救者,他不但不會等來想要的愛,也不會真的拯救父母,最終只是兩敗俱傷。
這個世界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愛是為了分離。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意味著父母不僅要有關愛孩子的能力,同時還需要擁有允許孩子成為他自己的胸襟。
所以成長就意味著獨立,而獨立意味著成為你自己,而不是父母的乖寶寶,也不是繼續幻想依賴父母,或贏得父母的認可。
人最重要的是認可你自己。當你內心有愛,有根,實際上和父母的關係可以近,也可以遠,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必須的,但只有一個,就是對自己負責,並過屬於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