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力是很多家長都很重視的問題,專註力的高低和孩子的學習成績、個人成就有很大的關係。
同時,有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專註力不是特別好。樂樂的媽媽就有這樣的苦惱,讓樂樂玩積木,一個小房子才搭建到一半他就去玩小汽車了。給他讀繪本,一個故事還沒講完他就去翻另一本了。讓他寫作業,剛坐下不到兩分鐘,他就要喝水、上廁所、聊其他的話題。
樂樂媽媽經常提醒他:「做事要專心,不要總是動來動去。」可樂樂壓根聽不進去,依然我行我素。樂樂媽媽甚至懷疑樂樂患上了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專門帶他去做了測評,結果又是正常的。可看到孩子總是這樣,樂樂媽媽又很苦惱。
一項調查顯示,在我國大中城市中,大約有75%的兒童存在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其中60%的孩子無法堅持聽課30分鐘以上,20%的孩子經常走神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將注意力問題列為引起兒童學習障礙的重要因素。
這些兒童大多達不到ADHD的程度,但是又不能長時間地專註於一件事,對他們的學習和活動都造成了很大影響。事實上,孩子的注意力除了由遺傳因素決定外,大部分和孩子的生活環境以及大人的教養方式有關。
第一,大人總是給孩子貼標籤。當大人發現孩子存在三心二意的現象時,會忍不住抱怨道:「你看你怎麼那麼不專心啊?你的注意力一點都不集中!」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同大人的說法,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專註力不強的孩子,也就很難靜下心來長時間做一件事了。
第二,大人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研究表明,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注意力時長都是有差別的:3-4歲的時候,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只有3-5分鐘;4-5歲的時候會達到5-10分鐘;5-6歲的時候會達到10-15分鐘;7-10歲的時候,注意力則會達到20-30分鐘。如果大人不了解孩子注意力發展規律,要求一個三四歲的孩子集中注意力10分鐘,顯然是不現實的。
第三,大人對孩子的干擾太多。這種情況在生活中是最常見的,孩子正在專心地拼圖,大人覺得孩子特別可愛,忍不住對著孩子親兩口。孩子正在看繪本,大人立即走到孩子身邊,提出給孩子講解。孩子正在思考問題,大人不停地催促孩子快點寫。孩子的專註力就這樣被大人一點一點給破壞掉了。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由大人造成的。如果排除掉這些因素,大人發現孩子的專註力還是不太好,可以通過一些訓練來幫孩子進行提升,比如舒爾特方格、聽字訓練、聽音拍手、句子找差異等。
提升孩子的專註力需要一個過程,大人不能著急,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時間,多尋找適合孩子的方法。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