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和婚姻固然有令人快樂幸福的一面,但也難免會有讓人頭疼的問題,很多人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煩惱。在生活中,有許多行為可以用心理學知識來解釋,愛情婚姻也一樣如此。兩性關係雖然無法完全以科學的方式進行處理,但多了解一些兩性心理學,總會對感情生活有一定幫助。
1、弔橋效應——在刺激的條件下,我們更容易愛上對方
心理學有個現象叫「弔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弔膽地過弔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另一個人,那麼他會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從而覺得,自己是愛上了對方,這是愛的感覺。
我們可以利用「弔橋效應」讓對方對我們心動和愛上我們。比如:兩個人去坐過山車、去看刺激的電影、去蹦極、去鬼屋等,通過外界的刺激能讓人進入感性的狀態,讓彼此因為偶然的事件分泌出更多的愛的多巴胺,並認為自己已經深深的愛上對方。
2、近因效應——最後的印象很重要
近因效應是心理學家A·盧琴斯根據實驗首次提出,指在多種刺激出現的時候,我們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新的認識會佔據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被稱為「新穎效應」。
近因效應強調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印象受到最近一次接觸的影響很大。比如,失戀分手,對方肯定是因為對你印象不好才會選擇分開,那麼,最好不要在這個時候貿然糾纏,不然只會加重他對你的壞印象,要一點點的努力嘗試改變他對你的最後印象。
3、幸福遞減定律——「七年之癢」的魔咒
心理學有個現象叫「幸福遞減定律」,是指人們在特定情況下從某物品中所得的滿足,會隨著物品增多而減少。正是在這個定律作用下,相愛越久,相處越深,對另一半的心理期望值就越匱乏和不滿,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現象的出現。
我們要認識規律,一方面要不斷的保持危機感,為自己的愛情不斷努力,一方面也要認識到,很多時候你覺得不幸福的時候,未必是你真的不幸福,而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你一直幸福著,所以「幸福遞減定律」讓你慢慢對幸福的感知降低了,要珍惜當下的幸福。
4、沉沒成本效應——投入越多越不願放手
沉沒成本效應是指已經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如時間、金錢、精力等。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既要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還要看自己對這件事情上的投入。所以,有的人寧願浪費時間,也要堅持看完無聊的電影;有的人明明投資了虧本的生意或者股票,也不願意放棄割肉,都是因為已經投入太多,沉沒成本過大而難以割捨。
如果你想讓一個人離不開你,那就儘可能讓他為你多花一些心思,不管是金錢、時間還是投入的愛,因為他一旦投入了這些不可回收的成本,他就會變得計較和不願意放棄。
5、皮格馬利翁效應——好伴侶都是被誇出來的
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也即人的情感、觀念和行為,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它作為一種心理學啟示就是,你的讚美、誇獎和願望會成為一種心理暗示,讓被期望者在無形的力量助推下,按照你的期望去做。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有效發揮其積極作用,就能讓另一半成為你所期望的樣子。
6、稟賦效應——人類的損失厭惡
稟賦效應是指當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這一現象可以用行為金融學中的「損失厭惡」理論來解釋,當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這說明人類天生就對失去有著根深蒂固的厭惡情節。
(關注我,進入主頁盡享更多奇趣養眼圖片視頻,感謝您的點贊、評論、轉發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