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嗶哩嗶哩上一段《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視頻火了。從此"精神內耗"一詞開始為我們所熟知。其實內耗多是由於我們太敏感了。
小時候父母一句"你怎麼那麼笨呢!""腦子太慢了",我們可能記到如今。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加藤諦三,在他的這本《情緒鈍感力》中認為這是「情緒敏感」造成的,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的情緒鈍感力使自己更幸福快樂。所以,他在書中給了我們一套情緒四則運演算法,能夠幫助我們迅速「脫敏」。看過此書後,我們就能凡事不往心裡去了。
作者加藤諦三是日本的知名心理學家。
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情緒四則運算是如何增強我們的鈍感力的吧!
一 做加法:往好處想。
小王在公司總感覺自己「挨了欺負」。他總感覺領導再針對他,故意給他很多工作,讓他忙不過來。他在心裡抱怨自己遭受了「霸凌」。
而實際上其他員工也並不輕鬆,他們的工作任務量其實也差不多。但同事覺得「這真是難得的體驗!」
這問題出在他們對「霸凌」的認知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情緒敏感的人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就當是多鍛煉自己一下也不錯。另外還要儘快忘掉不快,給快樂騰出空來。
二 做減法:避免情緒內耗
「無論跳槽多少次,我都和老闆合不來」小李煩惱地說道。
作者發現,原來小李從小對父親唯命是從,也沒有經歷過叛逆期。但是長大成人的他,在不知不覺中,對父親產生了強烈的敵意。
而如今,這份隱秘的敵意調轉了矛頭,指向了他的老闆們。
他把兒時沒能解決的問題帶入了職場,造成當下的麻煩。
所以作者建議我們,不要對號入座,不要複製以前沒有處理好的關係,並且調整好工作狀態。
三 做乘法:讓內在自信成倍增長
社會新聞常報道,有些家長會在輔導孩子學習時崩潰,甚至有人會生氣到送急診的地步。其實有時候是家長自己做得不好,他們是在生自己的氣,但會遷怒於孩子身上。
其實如果能夠對自己滿意,我們才能夠擺脫憤怒狀態。
對自己滿意,才是一種積極的心態!
四 做除法:消除負面信息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過「謙虛的背後是傲慢」,有些人不直接炫耀自己的才能,卻表現得很矜持,暗自渴望被讚美,而且聽不了半點兒批評。
實際上,他們卻把評價權交給了別人,自己沒有一個內在的「避風港」
所以還是卸下偽裝,消除負面的傲慢和虛榮,做真實的自己,給自己一個保護自己的「避風港」吧!
因此頓感就像是我們的外套,防著生活的痛和傷。讓我們跟著這本書學習怎樣培養鈍感力吧!#沐希讀書會###沐希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