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嬰中期——無明煩惱
前文說過,佛學是大坑,道友們千萬不要深入研究,但不能不說,佛學裡好多東西對精神症患者,有點「像」。得這種病之前和之後判若兩人。
因此我曾經也在妄想的路上越走越遠,我說的這些境界如果你經歷過,到了最後其實啥也不是 ,它或許曾經來過,或許就在你身邊,更或許它就是你本身。
大家可以網上搜索「無明」,這裡我引用一些。
無明就是不知道自己在想啥,在做啥。
在覺知念頭同時覺知自己的覺知時,我們不會有任何判斷,因為我們也能覺知自己的判斷和不判斷。(這句話什麼意思,我現在犯病了焦慮抑鬱情緒上來了,但我並不知道也沒發現自己在幹嘛,一直到病情加重才去醫院 ,後來吃藥休養一段時間後,我在犯病的時候我能覺知自己再犯病,我怎麼會有這種病,好煩躁又痛苦,莫名其妙的它就來了,我想求解脫等等等。最後還有一個覺知那是什麼。道友們,你會發現無論你怎麼思索,苦苦追求,都在圈裡,只能有一天,你突然緩過神來了,才會發現之前的那個你,本來就是你。我想說了解這些對我們神經症患者,基本沒什麼用,甚至還可能造成誤解,不管是這講座那培訓,一大堆地去嘗試,妄圖早日康復,解脫痛苦,反而南轅北轍,你病了接不接受你自己說了不算,所有的神經錯亂都是現實,自己本就思維錯亂,還妄圖在大腦錯亂思維的時候 ,尋求解脫,竟不知你尋求解脫的時候,說不定其實是犯神經症的狀態。一切努力都是白費。)
南懷瑾說,平常打坐覺得空空的,唷!好舒服!好清凈!我見到了空性!不要自欺欺人,那是你自己身心造出來的一種感覺。甚至,有的人跑到我這裡來 說:「老師,糟了!掉了!我說:「什麼掉了?」「那個空空洞洞的掉了!」你 們說好不好笑?空不是你修出來的,不是你不修就不空,他不用你修,本來就空。我常常講,不要去空妄想,怎麼那麼多事?是妄想來空你啊!妄想本來是空,你 想留他也留不住,用不著你去空他,所謂:
「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一笑罷休閑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得了這個病之後,思維會變得越來越遲鈍,腦子反應也慢,理解能力,記憶力,邏輯思維,社交能力等等,通通下架了。所以你彷彿變了一個人,不禁懷疑我怎麼會這樣了,這也許是很多神經症患者都喜歡修道信佛迷信甚至自己欺騙自己的原因吧,不是你修行的路上到了那個境界,或許是你我犯病的程度到了那個檔次,忍不住妄想嘲笑一下,大家都是凡人,這輩子成不了神仙,自身都照顧不好,還是不要奢求太多,更別談什麼「放下」,病了不求放下說不定就能看見明天的花開。)
生從哪裡來?死向何處去?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誰?死後是否真有輪迴?有沒有我?這些一概不知。
其次,我們心念的來去,以及思想情緒控制不住,自己做不了主,反而做了思想情緒的奴隸,這些妄想煩惱從哪裡來?是唯心?是唯物?是生理?是心理?自己永遠搞不清楚,這就是無明。
(我跟大家一樣,還是不懂什麼是無明,搞不清楚就是搞不清楚,想不明白就是想不明白,病了就是病了,思想情緒波動起伏,就是沒法控制,突然莫名其妙的就來了焦慮抑鬱癥狀,就是這樣。為此我痛苦著難受著撕心裂肺著 ,掙扎著也在瞎忙活努力尋求解脫,我控制不了自己不去需求啊,我難受所以要拚命地求,要是能控制我肯定不求了對吧。)
佛說一個字「觀」,就是看著就好,自己看著自己在折騰,自己看著自己煩惱掙扎痛苦著。看著自己焦慮抑鬱失眠,任何的心念都沒有用。
因此不要切斷痛苦,「切斷」或許不是我們理解的樣子,若是求死,必是生著,若是求生,必是將死,若無生死,那還求啥。可以去求個姻緣,說不定第二天早上醒來就有美女帥哥投懷送抱的,既然倒霉的東西自己決定不了,那中大獎的事呢,想想都刺激。看我在妄想的路上走越遠,咱還是多聊些失眠焦慮抑鬱神經症的痛苦,那些個點滴歡喜跟我們不對口,我們研究的是痛苦,不能跑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