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離婚出現,伴侶只要一方有了這種心理,關係就會變得很危險

2022年07月01日22:21:33 心理 1828

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上海復工後的這條新聞嗎?


報復性離婚出現,伴侶只要一方有了這種心理,關係就會變得很危險 - 天天要聞

#上海多地離婚登記預約爆滿#


雖然說,每一段婚姻都有離婚的風險,但似乎,疫情居家三個月,讓婚姻面臨了更多的挑戰。


疫情之下,很多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而壓力,一直以來都是親密關係的敵人,尤其長期的壓力——研究認為,遭受大量慢性壓力的婚姻,更有可能走向離婚(Bodenmann, 2000)。


那麼,如果你正在考慮結婚,或者你已經結婚了,如何才能在壓力中也保持婚姻的健康持久呢?


來看今天的文章。


報復性離婚出現,伴侶只要一方有了這種心理,關係就會變得很危險 - 天天要聞



對壓力,伴侶們最好的選擇

可能是積極的「二元應對」


研究者們認為,伴侶應對壓力的方式,會顯著影響親密關係的發展(Neff & Karney, 2004)。伴侶們想要更好地應對壓力,可以嘗試「二元應對(dyadic coping)」的策略。


以往,壓力和應對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個體,沒有考慮作為環境的關係的相互影響(Lazarus & Folkman, 1984);之後研究者們採用了更系統的視角,將壓力源「影響一方」轉變為「影響雙方」的觀點。


當雙方面對同樣的壓力事件時,如二元壓力源(如經濟問題),壓力直接影響到雙方;當壓力源最初可能與一方有關(如醫療問題),但隨後會波及到關係,最終也會影響另一方。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老公被裁員了,而我還在讀書。起初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之間的相處模式有變化,並且不是在向好的發展。他心理壓力很大,我覺得我不能再坐視不管。於是一起商量找父母支援,正視面臨的經濟危機,開源節流,互相打氣。這幾年我們很少爭吵,那段咬緊牙關互相支撐的日子,讓當時結婚不久的我對婚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淼淼,結婚5年


可以說,壓力在伴侶之間不再被概念化為一種個體現象,而成為了一種二元關係(Lyons et al., 1998)。


這種對壓力的二元概念,不僅強調了伴侶壓力體驗的相互依賴,而且還將應對外部壓力源置於關係環境中——伴侶不僅對自己的壓力做出反應,還會對對方的壓力做出反應。


這種觀點為伴侶雙方如何處理日常壓力,以及重要的壓力事件,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解。


報復性離婚出現,伴侶只要一方有了這種心理,關係就會變得很危險 - 天天要聞

二元應對模型。截圖自Falconier, M. K., & Kuhn, R. (2019). Dyadic coping in couples: A conceptual integration and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571.


報復性離婚出現,伴侶只要一方有了這種心理,關係就會變得很危險 - 天天要聞



就是說,「二元應對」

是雙方作為動態共同體一起應對壓力


在積極的二元應對中,伴侶雙方會形成一個動態的系統,保持互相幫助,溝通協調彼此的感知、評估和解決方式。在這種共同的壓力體驗中,密切的關係成為一種超越了個人的應對資源的寶貴的資源(Coan & Sbarra, 2015),能使關係的抗壓能力變強。


不僅如此,積極的二元應對策略還可以提高關係滿意度,甚至用以預測未來關係走向。


與個人應對相比,二元應對是關係滿意度更好的預測因子(Papp & Witt, 2010)。


瑞士夫婦的縱向研究發現,如果夫妻雙方高度參與積極的二元應對,對關係的高滿意度可以維持5年以上;但如果二元應對不高,關係滿意度會下降(Bodenmann, 2000)。


積極的二元應對也可以作為關係穩定的預測指標。73%的夫妻可以根據ta們的積極二元應對水平,正確預測5年後ta們是會分開還是會在一起(Bodenmann & Cina, 2005)。另外,積極的二元應對還被發現可以緩和壓力對言語攻擊和憤怒的影響(Bodenmann et al., 2010)。


那麼,什麼樣的伴侶更容易適應二元應對的方式呢?


研究者們確定了三個有助於二元應對的關鍵因素(Kayser et al., 2007):


1)關係意識:是否考慮到壓力對伴侶和關係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壓力下維持關係;

2)真實性:是否披露真實的感受,而不是隱藏、否認它們;

3)相互性共情作為一種連接方式,雙方是否都儘可能充分地參與到共同的體驗中。


「最開始她生病的時候,我知道我們會面臨很多困難,但在治病的這條路上的艱辛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先是她辭職養病,接著因為需要更好地陪護她,我也沒有辦法繼續工作。我們彼此之間非常坦誠,她知道我的犧牲非常大,我也明白她與病魔作鬥爭已經非常堅強。我們經常擠在醫院的小床上,暢想未來,這可能是支撐著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rochaa,結婚2年


從文化背景的角度來看,有四個維度可能影響著人們對二元應對的適應(Kayser et al., 2007; 2014):家庭邊界、性別角色、個人控制感、獨立性。


其中,家庭邊界更開放的伴侶,更願意讓對方參與到自己的生活中;性別角色差異化越大,在面臨壓力時,可能對伴侶的需求會越高;相互獨立性越低的伴侶,相互依賴的水平越高,二元應對的適應性可能更強。


報復性離婚出現,伴侶只要一方有了這種心理,關係就會變得很危險 - 天天要聞



極的「二元應對」策略具體要做些什麼?


1)積极參与(active engagement)到伴侶的壓力事件


我們可能會在和伴侶的日常相處中,通過伴侶的語氣或者肢體語言,捕捉到壓力。這時候,積極的「二元應對」策略是主動參與到幫助伴侶應對外部壓力事件,參與程度越高,對伴侶的支持性可能就越大。


消極的應對策略則是輕視對方的壓力(比如對來自家庭事務和育兒方面壓力的貶低),甚至在感受到對方的壓力後,通過弱化壓力的嚴重性——這根本沒什麼啊——來「安慰」伴侶。但事實上,這樣只會錯誤傳達一種「你的壓力並不重要」的信息,讓伴侶感受到敵意(hostile)。


而我們自己在面臨壓力時,也要盡量在合適的時機和伴侶溝通,表達自己的情緒,並尋求對方的支持和幫助。在壓力面前,對方和我們保持一致,才是親密關係內穩態的關鍵。


2)把壓力源作為唯一中心制定應對策略


很多時候,當一方感到有壓力時,會在有意無意間把壓力轉向對方,拿對方出氣。此時,兩個人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壓力源本身上,不僅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甚至會帶來更多壓力。


在應對壓力時,任何人有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的。其實情緒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線索,幫助我們找出壓力的根源。當把情緒抽離,將需要面對的問題作為中心,我們就可以以一種不帶偏見的方式,和伴侶討論各種決策的可能性。


在面臨壓力時,以問題為中心可以有效管理雙方的負面情緒,減少雙方的負面行為。研究表明,過度的負面行為,如批評、蔑視、防禦和迴避,會削弱雙方應對壓力事件的能力,產生更多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導致婚姻質量下降(Sanford, 2003)。


3)充分溝通,和伴侶進行高難度談話(difficult conversations)


當伴侶面對壓力時,溝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也是最困難的。這種無法輕鬆進行的、在表達時面臨著困難的,被稱為高難度談話(Stone et al., 2010)。


發生了什麼?有什麼感覺?針對這個我們能做什麼?


在高難度談話中,最重要的策略是傾聽,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重複對方最強調的詞,基於這個詞做出回應,讓ta感到被傾聽,使用短語「多說說……」(Goulston, 2013)。


在談話的過程中,伴侶們可能會面對一些現實的、具體的事實,它們可能是殘酷和無奈的。這時候,我們更需要對彼此坦誠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不要有抵觸情緒,或對無法預測的關係走向感到害怕。


也不要因為試圖完全避免衝突和傷害,而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缺乏溝通或許能夠迴避一時的爭執,但從長期來看,它只會為親密關係的破裂埋下有跡可循的伏筆。


在短期內,這樣的溝通會帶來一些可能的摩擦,但從長期來看,高難度談話對關係是很有好處的。


報復性離婚出現,伴侶只要一方有了這種心理,關係就會變得很危險 - 天天要聞


4)使用「we-talk」,理解和共情對方在壓力中的心理狀態


人稱代詞的使用,作為關係質量的行為標記已被許多研究證實(Karan et al., 2019)。當伴侶雙方交流時,人稱代詞的使用反映了ta們在關係中的位置,是作為個體,還是作為整體。


積極二元應對的方式指出,在討論壓力源時,可以將「我」或「你」的問題,看作是「我們」的問題,提高伴侶雙方共同努力的程度。面對壓力源的身份一致性對雙方的溝通很有幫助。


消極的應對策略則是伴侶雙方相互性較低,使用「你總是……」「你這樣只會……」或者「我不覺得……」「我感覺……」這樣的語言無法喚起情感和認知聯繫,會阻礙關係的良好運轉。


(如果讓一段關係中的「我」變成「我們」?快來看看 一個人能否成為好的伴侶,需要考察的還有這種能力——


5)最後,除了伴侶的互相支持,提升個體自身的抗壓能力也很重要


研究建議,通過放鬆性質的娛樂活動來提升應對壓力的能力。比如將愉快的活動納入日常的To do list:徒步、游泳、遊樂園、音樂節、朋友聚會、唱歌……


不要小看這些「享樂主義」的活動的意義——它們幫助著我們對抗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許正是我們生命能量的來源(Briiderl, 1994)。


以上。


今日互動:當你的伴侶感到壓力時,你會怎麼做?在評論中分享你的想法和建議吧。

覺得好的朋友,幫忙點下贊哦,感謝您的舉手之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