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醫生的字跡之所以如此的特殊,也並非故意讓其他人看不懂,而是為了節約時間去看診更多的病人。對於醫生而言,時間就是生命。因此,醫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就開始學習醫療行業的術語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醫學生的聊天記錄流出,讓外行人第一次見識到了原來學醫不僅有專業的術語,就連聊天的內容也和普通人有很大的差距,甚至不明所以的人還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醫學生的聊天記錄流出,內容浮想聯翩,不知道的大概率會想歪
醫學生的聊天表面上看和普通人一樣,但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就說對書籍上,普通大學生一般都是簡稱,醫學生也是一樣,只不過醫學生簡稱之後卻讓人浮想聯翩,更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就像醫學生之間互相聊天問:你有精神病嗎?另一位醫學生答:我寢室有。外行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學生有精神病的,但實際上醫學生說的是精神病這本書!
還有醫學生在群里問:誰賣五官?巧的是還真有回應的。不知道的絕對會認為這是在犯罪,可實際上指的還是書籍。不得不說,這些專業的術語以及內部的聊天內容;
也真的只有醫學生能聽懂,這要是換做是外行人,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浮想聯翩,甚至直接想歪了,更有甚者還有可能直接聯繫警察了。
醫學生不僅聊天內容與眾不同,看病更「硬核」
有很多人羨慕醫學生,不僅可以當醫生,生病了都不用去醫院,自己的老師就是最好的醫生,甚至還不用花錢。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是不絕對。有些醫學生生病也是需要去醫院的。
只不過和普通學生不同的是,醫學生去醫院看病就像經歷了一次期末考試一樣。因為醫院會提示這名患者是醫學生。於是看到了醫生的那一刻,原本看病就變成了自查,甚至連病例都得自己寫。
醫學生此刻的心理陰影面積得有多大也是可想而知。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的考生願意從醫,想要拯救更多的人,只可惜,醫學前景雖好,卻並不適合所有的學生。
醫學前景好,門檻高,限制條件更多,報考醫學專業要慎重
醫生的門檻是非常高的,考研是必經之路,因為本科生不是不好就業,是無法就業。且大部分情況下都得是博士才有就業的機會,這前提還得是足夠幸運,又或者家裡有人脈背景或者經濟基礎,可以幫助醫學生活動活動。
否則想要進入醫院當醫生那真的是天方夜譚。而學醫不僅難在門檻高,也很考驗家庭的經濟實力,學醫本身的學費就比較高,學制夜最長,再加上考研的時間,至少到30歲才能開始就業。
也就是說,學醫的學生,父母需要養孩子到30歲,才能有希望看到回頭錢。你以為學醫的限制到這裡就結束了嗎?並沒有。高考報志願的時候還有很多也得注意。
第一個就是專業的選擇,不是所有的醫學類專業畢業後都能當醫生,像獸醫學、基礎醫學、法醫學以及帶有技術字樣的專業,畢業後從事的都是醫學相關的工作,和醫生毫無關係。
最多算是醫療器械行業。其次就是學醫對身體素質也有很高的要求,像身體素質不好的,色盲色弱的,心臟病等情況都不會被醫學院校錄取。
最後就是新高考模式下,基本上就是物化生老三樣,其他的選課組合有很多的專業都不能選擇,尤其是選擇了歷史的學生,基本上就和學醫絕緣了。由此可見,學醫的限制其實並不少,更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學醫。
結語
醫學生的聊天記錄流出,讓外行人見識到了,原來醫學生內部的聊天方式如此的與眾不同,相信很多時候,醫學生自己也容易浮想連篇,畢竟有些詞可以縮寫,可有些詞語縮寫之後意思就完全變了,不知情的人誤會也在情理之中。
儘管從表面上看起來還是很有意思的,卻還是要提醒考生一句,學醫要慎重,因為並非所有的學生都適合學醫,夢想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
你還知道關於醫學生的哪些有意思的事情?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