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鈕收聽朗讀音頻
文/南英子

靠自己,提升學習力
自己是最強大的靠山。哥爾斯密說:「不論在哪裡,自己的幸福是要靠自己去創造去尋覓。」
生活中奇蹟不多,只有自己努力的軌跡;運氣也不多,多的是自己堅持的勇氣。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輕時因沒有什麼特殊技能,被安排在一家石油公司里做一些常規事務性的工作,任務是檢查石油罐的焊介面是否完好。很多員工都認為這是一項既沒有技術,又極其枯燥乏味的工作,洛克菲勒也常因此而遭到同事們的嘲笑。
受人冷眼相待,心裡自然不好受,洛克菲勒總結:既然無法調換工作崗位,與其每天愁眉苦臉地面對工作,倒不如踏踏實實地把這個工作做好。
於是,想明白的洛克菲勒開始越來越認真地對待自己的這項簡單又乏味的工作。
此後,只要經他檢查出廠石油罐,沒有出現一次質量問題,他不僅仔細檢查罐蓋的焊接是否完好,還從工作中不斷總結髮現並拓展學習。後來,他還得出一個結論:原本39滴焊接液能完成的罐蓋工作,實際只需要38滴就能完成焊接。
每焊接一個罐蓋就能節約出一滴焊接液,累計下來,一年能為公司節約出一筆很大的開支。
經過工人們反覆地測試和實驗,事實證明了他的正確。
這也正是因為他不安於現狀,洛克菲勒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更高的位置。
世上沒有白費的努力,更沒有碰巧的成功,一切的「無心插柳柳成蔭」,都是水到渠成。我們每一次的學習總結,都是未來的基石與鋪墊。
路要靠自己走。長路漫漫別貪心,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有;遇到荊棘別灰心,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沒有。
學而思,學而行,行而至。任何時候,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都是自我精進最好的方式。

靠自己,提高行動力
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
《論語》里曾有: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魯國夫,凡事喜歡三思而後行,素以謹慎多慮而著稱。孔子知道了以後說:「不必三思,二思即可。」朱熹後來也說:「君子務窮理而貴果斷。」
思是行的基礎,行是思的結果。任何想法最後都要落實在行動上,否則就是一紙空談。生活中,有的人,就是因為思慮太多,而錯失了很多機會。想要做一件事情,卻總是瞻前顧後,害怕自己做不好,擔心過程不順利。
「辦一件事,假設只有40%的把握,如果停在那裡不動,就會慢慢變成20%的把握,最後變成零。但積極爭取,可以原本的40%,變成60%、70%,最後將事情辦成。」
比如,我們希望養成讀書的習慣,其實不必要求自己每天要讀出幾十頁這樣的強度,剛開始只要能夠堅持每天讀5頁就可以,慢慢養成習慣。再比如我們自己想健身,不必強迫自己每天必須跑5公里,只要每天能鍛煉半個小時,堅持下去,就會收穫一個更加健康的自己。
計劃做一件事情,很難考慮地面面俱到,只要路是正確的,方向是對的,有一個大致的把握,就可以考慮行動。很多預想中的問題在現實中不一定會出現,而現實中出現的問題,都是可以在行動中一步步解決。
與其在左思右想的內耗中糾結,不如在行動中不斷完善。
學習和生活上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成長,不必過於追求事事完美無瑕,在做的過程中循序漸進,慢慢也就接近完美了。
提升行動力,也是成事的關鍵。

靠自己,提升情緒力
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遇事不驕不躁,做事踏實可靠。管理情緒,是處事的智慧,也是改變自己最好的方式。
情緒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越是身在低谷迷茫時,越要學會騰空自己,穩定心態。
演員克里斯托弗·里夫在騎馬事故中不幸癱瘓,整日被絕望情緒籠罩。後來他提到,自己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
但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情緒力」來源:想要繼續陪伴家人,開始積極尋找此類病症的治療方法,繼續為社會貢獻力量。
這種強烈情緒力幫助里夫振作起來,在體能嚴重不足、極易產生脆弱絕望情緒的情況下,最終依靠希望、樂觀恢復了專註和清晰的思維。
能夠控制情緒的人,方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皮囊》里有這麼一段話:「常常熬不住的時候也想找個靠山,可是你怎麼找就會發現,有的山長滿荊棘,有的山全是野獸,所以你應該是自己的那座山。」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會越走越寬。與其期待不確定的幫助,不如靠自己去爭取想要的幸福。


主播:陳青
用有溫度的聲音帶你領略人間的真善美
文章來源:富書(ID:kolfrc)
作者:南英子,富書專欄作者。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註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