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MG觀察
「一條大河波浪寬」,這條大河是?長江奔流不息,黃河九曲連環,松花江沿岸黑土豐沃,淮河與秦嶺一分我國南北氣候……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新聞頻道近期推出的特別節目《江河奔騰看中國》,全景式探訪長江、黃河、松花江、遼河、淮河、珠江、閩江、塔里木河、萬泉河及京杭大運河。溯江源、賞江景、看兩岸,川流不息的壯美自然,蒸蒸日上的流域發展,千家萬戶依水而生、依水而興的故事,怎麼講都講不夠。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
能讓你輕輕跟著和
前期策劃階段,節目組提出為每條江河都尋找一首「主題曲」的想法,讓每一條江河的壯美畫面上,都流淌著特有的主題配樂,引起觀眾「好看又好聽」的共鳴。可是到底哪些歌曲、樂曲才能成為它們的主題曲?這得搜過、聽過、感受過才知道。打開搜索引擎,輸入「關於江河的歌曲」,可以得到1300多萬個結果。從總台自有的音頻資源到市面上可使用的音樂APP,編導們搜了個遍,就連大數據都把這些突然活躍的用戶畫像定義為主題音樂愛好者,每天都在推薦抒情、敘事、宏大的各種主題音樂。最終,11首歌曲、樂曲成功「突圍」,它們之中既有耳熟能詳的老歌,也有新近創作的樂曲。它們風格多變,有的展現出穿山越海的豪邁之勢,有的揮灑出滋養萬物的包容之態,還體現出了不同江河流域的民族、地域特色,與流域內多姿多彩的景觀相得益彰。此外,節目還特意強化了前期拍攝錄製的背景聲,江河起源之處的涓涓細流,千迴百轉間的碰撞沖刷,抑或浩蕩入海時的開闊平靜,與歌曲、樂曲有機交融。
一條大河波浪寬
最愛不過家鄉河
在選取歌曲的過程中,節目組還深入挖掘了每首主題曲原作者與這些大江大河的故事,讓觀眾在他們創作的心路歷程中,感受到老藝術家們對於祖國和家鄉的濃濃深情。
長江主題音樂《長江之歌》的詞作者胡宏偉是遼寧人,遼河主題音樂《遼河水從我家門前流》正是他寫給家鄉母親河的作品。淮河主題音樂《淮河兩岸鮮花開》創作於1952年,是新聞紀錄影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主題曲。當年,淮河流域第一座水電站——佛子嶺水電站開工建設,作曲家向異就在建設工地上完成了創作。
節目宣傳片選用的主題曲是《我的祖國》,歌詞「一條大河波浪寬」家喻戶曉。這條大河是哪條河?詞作者喬羽曾經說過,這句歌詞是他看到長江時想到的,但不管是哪裡人,總會有一條河,寄託著你的喜怒哀樂。只要一想起家,就會想起這條河。《我的祖國》《長江之歌》《黃河頌》《松花江上》《萬泉河水清又清》……這些經典的音樂作品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成長,那些用音樂傳承的歷史,也必定令人記憶深刻。
找一找,你的家鄉在哪條河上?
數據當助教
演播室開講地理課
哪條大河有四個源頭?哪條大江有八個入海口?萬泉河源頭所在的五指山,是壓著孫悟空的那座嗎?這些還給中學地理老師的知識,看完《江河奔騰看中國》後都可以撿回來。而如何讓觀眾看得清、聽得懂、記得住,就是編導們要解決的問題。為了在演播室里上好這堂「地理課」,團隊請大數據當起了助教。主創團隊藉助水利部提供的江河流域相關資料,以及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提供的衛星影像及衛星數字高程數據,分別製作了《江河百科》系列短片和演播室虛擬演示插件,配合主持人的解說,全方位展示了江河走向、特殊形態等內容。江河如何起源,上中下游如何分界,流動方向受什麼因素影響,入海口有哪些變化,一目了然。在長江節目中,觀眾可以看到,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上,冰川融水彙集成流、再流淌入沱沱河的過程。
在淮河節目中,主持人結合衛星地圖,解釋了淮河第一閘王家壩跟濛窪蓄洪區的關係。通過演示,觀眾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正在實施的濛河拓浚工程如何用「搭橋手術」為洪水找「出路」,減小王家壩閘開啟的幾率,讓居住在濛窪里的百姓能夠更安心。
塔里木河流域物產豐富,主持人當起了新疆物產推介官,帶觀眾在直播室里一飽眼福。伽師新梅、葉城核桃、庫爾勒香梨這些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當地特產,還有阿拉爾的螃蟹、麥蓋提的淡水龍蝦等引入新疆養殖的水產品,如今正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百舸爭流 綠水青山
金秋時節 溯流而行
江河奔騰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