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婦女解放》對於作者關於女性解放的話題並不感興趣。不談還好,一談不是怨念四起,就是揭開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真相。
不知道作者對孔老夫子的看法是如何的。今天在我這,就不再是昨天的樣子了。
一直都知道「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是出自孔老夫子。但一直不知道,後半句原來是「 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而且還是個典故,跟孔老夫子個人私事有關。
在《史記·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衛國之行,孔子「居衛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丑之,去衛。」 大致翻譯一下這段話,當代全國教育勞模孔老先生受衛國國君的邀請,來到了衛國參觀學習休養。但在這期間,孔老先生突然發現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並不是真正支持他來這教化衛國民眾的。尤其是那個衛靈公的老婆,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開炫耀,貶低了孔子。孔老先生很鬱悶,收拾行李就離開了衛國,離開之後,心情平復了,想起衛國公老婆那種仗著得寵、驕橫跋扈亂政擾民的爛事兒,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看看孔子的衛國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這話斷不是發神經突然開罵起包括自己老媽在內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個特指的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衛靈公那位老婆南子等人。
本來是針對一個人說的話,結果演變成對一個群體。老夫子是個教育家,在說話方面也不夠嚴謹。既然說出來了,就應該標註一下,是針對個人說的,是私人恩怨,要不然就別說出來。
如今能把此話掛在嘴邊的人,通常是男性。女性不可能會說,就算要說,也是把此話踩在腳下,而不是放在嘴邊。
到作者這裡,對此話的反駁,倒是說出了我曾經有過的想法。作者說:「把女子與小人歸在一類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親。後來的道學先生們,對於母親,表面上總算是敬重的了,然而雖然如此,中國的為母的女性,還受著自己兒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輕蔑。 」
曾經我就有過類似的疑問,也知道這是一個無解的疑問,沒人能回答得了。即便有,那也是敷衍的。
當面對一些人,一些所謂的專家說:「如果能穿越時空,希望能穿越到宋朝」。只因宋朝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是一流的。這可能是大部分男生的看法,如果是女生的話,而且對歷史有些了解的話,一定不會選擇去宋朝,大部分會選擇去唐朝,去武則天統治的時期。
只有在唐朝,在武則天的統治之下,女性的地位才會高些。要是去到宋朝,要麼被裹小腳,要麼終其一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二者之一,不知打破了多少女性的穿越夢,更不要說其他的條條框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