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立春一年端,新春大似年」,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首,與農作物的生長和農耕生產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據村裡的老人們講,2023年是「晚立春、閉眼春,雙春五九尾」,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又有哪些預兆呢?明年年景好嗎?下面,我們就來好好的說一說!
晚立春、早立春
老話說:「立春要早,立秋應晚」,立春的早晚關係著人們進行農耕生產的早晚。對於早立春,還是晚立春,在民間有兩種區分方法:
1)以交節的時間來區分
中午12點以前交節為早立春,中午12點以後則為晚立春。
2)以農曆時間早晚來區分
立春節氣出現在上半月為早立春,出現在下半月則為晚立春。
睜眼春、閉眼春
0點~中午12點內交節,則為睜眼春;中午12點~24點交節,則為閉眼春。注意,睜眼春和閉眼春的區分,並不是以白天或黑夜來確定的,而古人按照陰陽學說來確定的。
2023年是農曆的癸卯年,因為閏月的關係,該年共有兩個立春節氣:
第一個立春節氣,是在癸卯年的農曆正月十四(2023年2月4日22點58分39秒交節);第二個立春節氣是在農曆癸卯年的臘月二十五(2024年2月4日16點26分53秒交節)。
綜上,按照前面的所說的判斷方法來看,2023年的兩個立春節氣都是「晚立春、閉眼春」。(註:2023年的正月是小月,故,正月十四屬於下半月。)
雙春五九尾
舊時,每逢「立春」這天,人們會舉行「打春」儀式,用「殺威棒」或用鞭子鞭撻用泥土或稻草、竹篾扎製成的耕牛,意喻鞭策老牛早點下田,暗含「催耕」之意,所以,立春又被稱為「打春」。
俗話說:「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頭」。從冬至開始,每九天為一九,冬至到立春之間有三個節氣,每個節氣約為15天,總共有45天或46天,所以每年的農曆立春日期雖然有所不同,但不是打在五九尾上,就是打在六九頭上。
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一九」是12月22~12月30日,「二九」是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依次類推「五九」是2023年1月27日~2月4日,立春節氣正好是2月4日,剛好打在「五九」尾上。
同理,2023年的冬至節氣恰好也是在12月22日,依次類推,第二個立春節氣也剛好打在五九尾上,所以,2023年就是「雙春打五九尾」。
明年年景好嗎?
別看立春出現在五九尾,與六九頭只有一天之差,在農耕生產上可是有很大區別的。
諺語說:「春打五九尾,乞丐跑斷腿」、「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春打五九末,稻米往下縮」、「春在五九尾,吃糠喝涼水」、「春在六九頭,家家啃豬腿」、「睜眼春,收;閉眼春,丟」、「早立春,暖;晚立春,寒」,從這些諺語中我們不難看出,立春打在六九頭上要比打在五九尾好,早立春、睜眼春要比晚立春、閉眼春好一些。
小結
諺語,是古代先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智慧,以二十四節氣為代表的諺語,更是反映出了氣候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係,有著一定的科學道理。不過,如今因為環境的破壞,地球整體氣候轉暖,以及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氣候逐漸呈現出極端性,天氣變化與諺語很難做到完全的統一,對於這些古人留下的諺語,如今我們也只能是作為一種參考來看待。
俗話說:「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立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是一年的飯碗,種地必須要早做打算。關於立春,您還有哪些不同的見解呢?歡迎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