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2022年10月06日07:05:22 資訊 1332

2022年9月15日,馬金瑜在微博上發布視頻,稱自己發布了一篇文章《鯨落|復生》,是自己一年多來,對生活的一個交代。

她說,過去的生活中,自己也有錯的地方,愛情可能不是人生的全部。

曾經,她為愛情奮不顧身,嫁給藏區小伙,一時被傳為佳話。

結果,陷入愛情童話的她如同飛蛾撲火,落得自取滅亡。

2016年,她在央視的一期節目中,說自己不會離開青海,因為那裡有她熱愛的人和事。

可最終,她食言了,2018年,她帶著三個孩子逃離青海。

2021年,她寫了一篇《另一個「拉姆」》的文章,談到丈夫家暴、出軌的事情。

文章一出,迅速上了熱搜,同時,她遭到前所未有的網暴和海嘯般的攻擊。

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她得了嚴重抑鬱症,活得如同行屍走肉,幾乎喪命。

幸好,她被許多有愛的雙手拖住,最終留在人間。

如今,她帶著孩子們在蒙古草原生活, 重新找到一份工作,開始新生活。

一個人的重生,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最終會讓人比以前更理性更堅強。

可以說,馬金瑜的愛情,以美好開始,婚後卻過成一地雞毛,最終在沸沸揚揚的喧鬧中,落魄收場。

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遇見錯誤的人,就是一種錯愛。

錯愛不是愛,這種相愛是災難。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馬金瑜和扎西)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相識47天閃婚

關於馬金瑜和丈夫扎西的愛情故事,網路上有太多的描述,幾乎如出一轍。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作為一個大都市的名記者,上海大學的高材生,她對愛情衝動的態度。

她和扎西僅僅相識47天就閃婚,這種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要知道,馬金瑜曾在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等知名媒體做過記者,還獲得過亞洲新聞獎等大獎。

而扎西是青藏高原的養蜂人,在山野里採集蜂蜜是他生活的全部。

兩個本是兩條命運平行線的陌生人,卻意外產生愛情的交集。

2010年7月,馬金瑜到到青海貴德縣採訪蜂農,認識了扎西。

彼時,馬金瑜32歲,扎西29歲,比她小3歲。

兩人一見面,扎西臉紅了。

他甚至到菩薩那裡祈禱,這可能就是我未來的媳婦,希望菩薩保佑她一路平安。

後來,馬金瑜離開青海,扎西對她日思夜想。

一天,他喝了酒,鼓起勇氣向馬金瑜打電話表白。

電話里,扎西哭了,她也哭了,毫不猶豫接受了扎西的表白。

9月8日,她回青海和扎西登記結婚。

是不是很魔幻?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居然真的發生了。

扎西村裡的人,根本不相信這事,一時間,眾說紛紜:

有人說馬金瑜的腦袋有毛病;

有人說扎西有魅力,把馬金瑜勾引了;

有人說馬金瑜是富婆,扎西貪錢……

馬金瑜的一個干姐姐, 深夜給她打電話,竟然難過得失聲痛哭:

你就這樣嫁人了,那麼落後的地方,你這輩子被自己毀了。

2011年2月,同事們才知道她結婚的消息,那時她參加年會,並且已經懷孕。

消息一出,迅速成了報社內部八卦的頭條。

馬金瑜的同事表示,聽到這個消息,他們簡直崩潰了。

另一位和馬金瑜關係不錯的同事,說同事們不看好她的婚姻,感到震驚。

之前有城市白領嫁給摩梭人的故事,但沒想到這樣的故事,居然發生在馬金瑜身上。

一切震驚和反對,都顯得蒼白無力。事實擺在那裡,誰也無法改變。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馬金瑜談當地人的議論)

其實,有記者問過馬金瑜,第一次見到扎西時,她的感覺是什麼?

她回答不知道,這和她形容自己的愛情和婚姻時,用的「稀里糊塗」這個詞高度吻合。

一個當過14年記者的高知,嫁給從未出過門的半文盲蜂農,真的是稀里糊塗嗎?

在她的潛意識裡,有兩個情結,促使她毫不猶豫做出這種選擇。

一個是浪漫情結。

之前,她到玉樹採訪過,被那裡的傳統文化和古老習俗所震撼。

在她眼裡,青海這片土地充滿神秘和浪漫,令她嚮往。

二是善良情結。

她被扎西的善良真摯打動,他呵護蜂王,為它念經祈福的情景,讓她認定他是個善良的人。

她曾稱讚扎西,覺得他的心像泉水一樣清凈。

她表示,結婚後絕對不離婚,她要找一個善良的人。

善良,是馬金瑜擇偶的標準;浪漫,是馬金瑜追求理想的標籤。

她把自己的婚事告訴了同事,但很長時間卻瞞著家人。

即便生了孩子,家人還不知道,她的母親去世時,也沒見過外孫們一面。

而丈夫扎西只見過馬金瑜父親兩次,其他家人根本沒見過,自然談不上有什麼感情。

他們不被多數人看好的婚姻,能迎來童話式結局嗎?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記者問馬金瑜對愛情的態度)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隱忍11年離婚

結婚後,馬金瑜繼續當記者,她預想的童話沒有到來,她很快就後悔了。

2011年12月,扎西第一次離開青海,到北京找在那裡工作的馬金瑜。

他在北京呆了快兩個月,總問一些讓馬金瑜哭笑不得的問題:

「早上為啥地鐵上的人都在睡覺?」

「為啥沒有一個人在笑?」

「為啥這裡的肉這麼難吃?水這麼難喝?」

「為啥這裡的天總是灰濛濛的?」

大兒子出生後,馬金瑜兩地奔波,每隔一兩個月,她回青海,呆上一兩天又趕回去上班。

兒子8個月時,她想抱他,結果他扭頭拒絕,他不認識媽媽。

兒子11個月時,她到杭州採訪,用背簍把他兜在胸前,惹得採訪對象一陣心疼。

直到2012年春節,她也沒有半點留在青海的心思。

文化和習俗的巨大差異,落後的醫療和交通條件,語言上的不通,讓她產生巨大的悔意,心裡暗罵自己:為什麼要跑到這裡?

此時,她當初留在青海的豪情壯志,早已蕩然無存。

但她又不能離開,因為有了孩子就有了牽掛,再說扎西怕她跑,把結婚證藏起來了。

此時,兩人的關係已經惡化。

而之前發生的一件事,則把兩人的關係推向深淵。

2011年9月的一天,馬金瑜陪著扎西去西寧看病,還帶著兩個多月的大兒子。

結果回來的路上,出了車禍。

三人都受傷了,兒子最嚴重,在重症監護室呆了19天,人是搶救過來了,卻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兒子出車禍後,當地就有風言風語,說扎西不該娶馬金瑜,不然就不會發生這事。

而扎西的暴躁脾氣也隨之顯露出來,在醫院時,他當著許多人的面,把東西砸在馬金瑜臉上。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扎西展示他養的蜜蜂)

從2012年開始,馬金瑜嘗試在網上賣扎西的蜂蜜和當地的土特產。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兩人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爭吵成了家常便飯,一言不合,兩人就動手,馬金瑜幾次提出離婚。

2015年初,馬金瑜鼓起勇氣,向單位辭職,扎西知道後,兩人又大吵起來。

在扎西看來,馬金瑜上班,至少每月有固定的幾千元收入,而他的蜂蜜收入不穩定。

隨後,形勢發生逆轉。

原先,馬金瑜處於上風,她是公家人,扎西是攀了高枝。

每次爭吵打架,扎西都處於被動狀態,讓著馬金瑜。

如今,兩人都成了無工作的人,處於同一個起跑線。

扎西的父親曾叮囑他,要讓著老婆,聽老婆的話,她在外面工作,見過大世面。

而那一年夏天,父親出車禍走了,扎西把父親的叮囑拋到九霄雲外。

他的大男子主義思想抬頭,開始家暴馬金瑜,由原先善良真摯的暖男,變成凶神惡煞的家暴男。

為了不讓別人笑話,說自己是弱者,馬金瑜忍氣吞聲,一直不願聲張。

可隨後發生的事情,成了壓死她的到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扎西出軌一名藏族女工,被馬金瑜抓了個現行,她趕到賓館,取證拍照,並錄了音。

但事後扎西卻百般抵賴,說自己沒有出軌,並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法律責任。

在證據面前,他還罔顧事實,極力辯解,顯得幼稚可笑。

隨後,兩人進行過一次談話。

馬金瑜說,離婚吧,這樣熬下去沒意思。

而扎西讓馬金瑜對這事保密,對外就說他們和好了。

事已至此,他還顧及著大男子的面子,苦苦硬撐。

不知道他出軌時,想過自己當初說過高攀馬金瑜的話嗎?

自己如此不珍惜兩人的感情,又何必打腫臉充胖子呢?

他接受採訪時,堅持說馬金瑜沒有提出離婚。

2017年8月2日,馬金瑜在朋友圈寫道:「我和扎西分居了,不久會辦離婚手續。」

而扎西則在微博上發聲,說自己照顧三個孩子不易,同時也思念馬金瑜。

馬金瑜對此否定,她說這只是他做樣子,真實情況是他想挽回面子。

2018年7月,馬金瑜帶走三個孩子,離開扎西。

2021年,馬金瑜的《另一個拉姆》一文火爆全網,成了兩人離婚的催化劑。

看來,馬金瑜是徹底下定決心,不再隱忍,要結束這段11年的婚姻。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扎西否認家暴和出軌)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婚姻不是兒戲

馬金瑜和扎西的事情,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有人指責馬金瑜是戀愛腦,有人甚至說她和扎西結婚是有預謀的,是為了自己出名,謀取更多的利益。

對於後者的說法,我不敢苟同。

一個女人,一個有著一定名氣和地位的女人,難道會為了所謂的名利, 通過下嫁給無錢無地位的農民獲取?

退一萬步講,她大不了維持現狀,也可以讓自己活得瀟洒幸福。

如果不是真愛,她何必如此自作自受呢?

馬金瑜當初一時衝動,為了所謂的浪漫,心中的理想,選擇和扎西結婚。

但少男少女們,婚姻不是兒戲。

你可以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但在結婚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馬金瑜曾說過,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會答應扎西。

或許是她採訪時被蜜蜂蟄了,扎西的呵護讓她感動;或許是扎西那個電話表白讓她心動……

但她貿然嫁給扎西的行為無疑有些冒失,她被愛情沖昏頭。

即便全世界都反對,也拉不回墜入愛河的她。

當馬金瑜被全網許多人謾罵、攻擊時,那個曾經善良的扎西,也跟著攪局。

他躺在病床上,說自己真名叫謝德成,是漢族人,馬金瑜出名就是靠他炒作。

他把一切髒水都潑到馬金瑜身上,彷彿一瞬間,馬金瑜成了萬惡的罪人,而他是苦命的受害者。

他否認家暴、否認出軌、否認虐待孩子、否認自己做錯的一切。

這樣的男人,不好好珍惜天賜的幸福,不好好珍惜為他獻出一切的身邊人,反而在寒意襲來時,潑冷水,落井下石。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扎西說馬金瑜借他炒作)

隨後,馬金瑜拿出他出軌的錄音證據,立即就打了他的臉。

她還公布了2018年在手機便簽上寫下的報警材料,材料里詳細記錄了謝德成家暴、出軌、虐待孩子的過程和見證人。

讓馬金瑜奮不顧身的愛情、充滿嚮往的婚姻,竟變成毀掉她的噩夢。

這樣的結局,許多不看好他們的人早就預料到了。

或許,馬金瑜在婚後也有預感,只是不願面對罷了。

有人總結,千百年來,無外乎國家大事、天下大事、生死大事、婚姻大事這些大事。

可有人不把婚姻當大事,而是當成兒戲。

什麼樣的人能嫁,什麼樣的人不能嫁,不好好考慮,結果結婚匆匆、離婚也匆匆,受到婚姻的懲罰。

愛情需要勢均力敵,婚姻需要門當戶對,絕不能當成一場兒戲。

草率作出結婚的決定,最終只能是遍體鱗傷和粉身碎骨的結局。

所以,婚姻還是要慢慢來,不要趕時間。

等了解彼此的一切再決定,否則,三觀不合,感情培養不起來,再勉強也沒用。

更重要的是,要在慢慢選擇的過程中,看清人性的惡和善,才能在婚姻中自由轉換。

在婚姻中,高估男人的人性,是一場災難。

馬金瑜曾寫過一段文字:

「最崩潰的,來自心,來自信念的崩塌。而這一切,需要把心的一個一個碎片沾起來。

我相信人,相信人性,但人性的黑暗與邪惡,始終是我始料未及的。」

多麼痛的領悟,放在她自己的婚姻上,又何嘗不是如此?

可惜,一切為時已晚。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馬金瑜的報警材料)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性格影響婚姻

馬金瑜的婚姻,以轟轟烈烈的喜劇開始,以凄慘暗淡的悲劇結束。

婚姻里的兩人,性格合得來非常重要。

而一個人的性格形成,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原生家庭和社會經歷。

1978年,馬金瑜出生在新疆,老家位於石河子的偏遠地帶。

作為家中長女,她還有兩個弟弟,父親靠種地、賣涼皮養活一家人。

小時候,她沒少吃苦,因此,對苦早已習以為常。

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中,她都要撿棉花,即便天氣再冷,土凍成硬殼,也要撿。

一方面,她急切地想逃離這種生活,另一方面,在過後又十分懷念這種生活。

可以說,吃苦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大學時,作為特困生,她勤工儉學,到宿舍樓打掃衛生。

她很感激父母,他們用盡全力供她讀大學。

父親的脾氣不太好,也常打母親,但兩人沒離婚,磕磕絆絆過了一輩子。

在報社工作時, 馬金瑜的文筆出眾,寫人間冷暖,於細微處見真情,在圈內小有名氣。

但生活中的她,絕不是纖纖女孩,做事急吼吼的,風裡帶火,加上她留著短髮,皮膚有些黑,頗有假小子的味道。

有一年年會,同事帶著3歲的女兒參加,馬金瑜喜歡小孩,就逗她玩。

過了半天,小孩終於問了一句拷問靈魂的話,你是男的還是女的。

同事們一陣爆笑,馬金瑜連忙解釋:我是女的,我是女的!

還有一次,她找到一個好選題,便興沖沖直奔總編室,結果,用力過度,竟把門板推到了。

這樣的環境和經歷,塑造了她吃苦耐勞、大大咧咧,隱忍偏執、悲天憫人的性格,影響到她後來的婚姻。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馬金瑜和同事們)

她也自嘲自己是個愣頭青,有點二百五和強勢。

為了採訪盲藝人,她喝了一個月青稞酒,喝到走路靠扶牆。

為了領結婚證,她和當地工作人員大吵一架。

這就能很好理解,她當初為什麼不顧一切嫁給扎西,婚後強勢碾壓丈夫,給了他很大壓力,以至於雙方矛盾不斷,最後升級鬧得不可開交。

而扎西的家庭環境,更是悲慘,他從小喪母,是父親一手把他拉扯大的。

小時候,小夥伴叫他「沒娘娃」,這種屈辱的經歷,讓他變得自卑敏感。

13歲時,他就跟著父親在草原上養蜂。

過慣了慢慢悠悠的生活,他有些懶散,節奏稍微快一點就不適應。

一方面,他不能容忍馬金瑜的強勢,這讓他覺得沒面子;另一方面,他又享受著馬金瑜強勢給他帶來的紅利。

他父親在世時,努力在中間維繫著兩人的感情。

而父親去世後,扎西便如脫韁之馬,失去控制。

他受夠了,需要釋放心中的壓抑和痛苦,讓自己活得有尊嚴。

於是,他性格中的另一面開始顯現,不再忍讓,不再屈從,兩人的矛盾越演越烈。

說起來,兩人都是沒得到多少愛的苦命人。

當年,馬金瑜給謝德成充了800元花費,成了他心裡的「一絲甜」。

而謝德成向菩薩祈求,願她一切順利,也給了馬金瑜「一絲甜」。

兩個嚴重缺愛的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然而,他們有相愛的初心,卻沒有相愛的能力,兩個都缺愛的人,如何給對方愛呢?

而兩人性格中不可調和的矛盾,加劇了婚姻的破裂。

馬金瑜走後,謝德成又成了窮人。

而馬金瑜自己,更是債台高築、嚴重抑鬱,差點死掉。

兩個苦命人誰也不願讓步,互相殘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最終下場悲慘。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馬金瑜接受記者採訪)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改變才有出路

令人欣慰的是,馬金瑜徹底醒悟了。

2021年6月,她在律師和好友的陪同下,到青海貴德縣辦理離婚手續。

她決心重新開始,做一個好媽媽,做一個堅強的人。

她永遠忘不了,那些在她最無助時,站出來幫助自己的老同事和老朋友。

他們用血肉之軀組成人牆,替她遮擋無數冷箭,和她一起承受疼痛和惡意。

他們鼓勵她,還是好好寫文章,這才是她最擅長的。

他們叮囑她,不要再應付世間的人和事,太複雜了。

一位曾經抑鬱的媒體老師鼓勵她,每天曬太陽、多運動、堅持吃藥,不要放棄自己。

遠方的一位姐姐告訴她,以後需要傾訴,不管夜裡幾點都行,但千萬別再做傻事,不能傷害自己。

一位還沒結清工資的女工對她說,小馬,你要加油,眼下難幾年,挺過去,孩子們長大了,你就是最幸福的阿媽。

於是,她重新開始寫作,加入新的傳媒公司,創作與草原電商產品相關的內容,這也是她喜歡的游牧文化。

她的內心悄然發生著變化,褪去曾經的意氣風發和狂熱,取而代之的是安然和平靜。

她和她生活的草原,遇到的人們,依然保持著那份牽絆和情分。

正是這份牽絆和情分,給她的胸膛注入力量,讓她黯淡的眼睛有了光亮。

她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未完的事情,還清欠下的債務,盡到沒有履行的義務……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開始新生活的馬金瑜)

12年前,馬金瑜跟著壹基金的救災車輛,前往玉樹災區。

一位福建的年輕志願者,因為嚴重的高原反應,返回途中去世;

香港志願者老黃,返回搶救三名孤兒和一名教師後,在餘震中犧牲……

命運常常跌宕起伏,世事總是無常難料。

在不經意間,她的青春不在,她所經歷的人和事,再也回不來了。

唯有記下自己經歷的一切,包括青春的衝動、犯下的錯誤、愛情的執念、理想路上的幼稚和天真、人生谷底的迷茫和掙扎……才能有所觸動,做出改變,找到新的出路。

如今,她不再抱怨什麼,放下許多事。

她曾夢見逝去的母親託夢,告訴她在下一個路口等她。

她要好好活著,面帶微笑生活,即便有一天生命終結,她也要保持微笑的樣子!

她依然會走在理想主義的路上,撥雲見霧,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認真生活,不斷成長,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她驚喜地發現,三個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學會疊衣服、收拾床鋪、掃地、拖地等家務活,甚至還會幫她疊床單和毛毯。

有時,他們還會替昏睡的她蓋被子,照顧瞬間變老的她。

她正和孩子門一起成長,她正走在一條新生的路上。

即便環境再惡劣,生活再困苦,也打不倒她了。

美好的生活,不會因為外界的干擾而泯滅。

她願上天呵護真誠善良的人們,護佑勇敢熱情的朋友。

她願竭盡全力改變坍塌的形象,用餘生把最美好的歌唱完。

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馬金瑜和三個孩子)


作者:朱小鹿&心平氣和


關注我2021年,女記者馬金瑜自曝被丈夫家暴,如今過得怎麼樣? - 天天要聞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