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的代表陳永貴同志
陳永貴這個名字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都不太熟悉,他是山西昔陽大寨人,上世紀著名的農業學大寨運動就是指的他那裡,在那個時代,他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當時是什麼情況?剛剛建國,國家百廢待興,一窮二白,陳永貴那裡剛剛成立了互助組,正準備大幹一場,可是沒有多久就遭了災害,一場暴雨澆滅了大家的熱情,可是就在這個困難的情況下,陳永貴站了出來,他雖然還不是領導,但是具有領導能力,能夠把大家團結起來,凝成一股繩,山西這片土地就能孕育出這樣的人才,在他的領導下,大寨不但生產能夠自己,還有餘糧交公,還能夠幫助其他地方,這引起了上級的注意,一個普通農民,沒有文化,他是怎麼能夠做到這些的?上面要求100分,他能夠干到120分,沒有能力和境界是達不到的。
後來通過山西省委書記的親自探訪,和陳永貴的深入交流,才發現這是真實的,陳永貴很接地氣,他的講話沒有一處講到哲學,卻到處都是辯證法,他的言語沒有提到毛主席,卻處處都閃耀著毛澤東思想,聽了以後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是在實踐中湧現出來的人才,了不起!在全省和全國具有推廣意義,山西省委經過向毛主席黨中央彙報,毛主席親自接見陳永貴,肯定了大寨的經驗。
毛主席接見陳永貴
隨著全國農業學大寨的深入,陳永貴的官職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從大寨黨支部書記,昔陽縣委書記,晉中地委書記,到山西省委書記,最後成為政治局委員,副總理。但是成名後的陳永貴,仍然保持著樸實的作風,不脫離實際。
他住不慣釣魚台,寫信給毛主席,要求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時間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時間回原單位勞動,三分之一時間到各地調查研究。說他自己就是農民,坐不慣辦公室,他這種樸實無華的性格也讓毛主席更加堅定對他的青睞,毛主席表揚陳永貴同時告誡其他領導:釣魚台無魚可釣。毛主席一直主張領導幹部要參加勞動,不脫離實際和人民,不能只當官,不做事。對於什麼事都要依靠秘書的人,格外反對。
而陳永貴始終保持了勤勞樸實的農民品質和個人作風。他從來不會利用職位的便利為家人為親屬謀取私利,甚至在他工作期間都沒有帶上兒女來北京,他的妻子和孩子一直都留在大寨和當地的普通農民一樣掙工分糊口。每當有會見外賓的活動,對方都會送一些禮物給他,但陳永貴每次都會全部上交。在吃食和日常用度上也十分節儉,只要沒有重要的活動都是打著補丁的衣服和普普通通的米面糧食,連肉都很少有。
粉碎四人幫後,陳永貴仍然負責農業工作,繼續推廣大寨精神,表明了中央是支持他的工作的。
陳永貴晚年辭職後,仍然閑不下來,在一家農場兼任顧問,他對農業傾注了一輩子的心血,割捨不下,他病倒後,中央派人來看望他,肯定了他的成績,對此陳永貴很欣慰,而這位前副總理住院後,華國鋒也親自來醫院看望他,華國鋒是山西交城人,他們都是山西老鄉,但是華國鋒和陳永貴不一樣,陳永貴一直在北方工作,而華國鋒卻長期在南方工作,一直工作了二十多年,也長期分管農業工作,對於老百姓吃飯的問題傾注了不少心血。
陳永貴和華國鋒在田間地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湖南工作時對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袁隆平的巨大幫助,就連袁隆平自己都說雜交水稻有今日的輝煌,華老起了很重要的領導作用。
當時湖南省委召開了農業學大寨科技經驗交流會,當時主持會議的就是擔任書記的華國鋒,華國鋒點名袁隆平參加這次會議,並請他在大會上發言,介紹雜交水稻科研的情況。
華國鋒聽完袁隆平發言後,對他說,周恩來總理經常過問雜交水稻科研的事,希望能夠繼續研究下去,儘快把它搞成功,袁隆平主持的雜交水稻科研小組正式開展了工作,特別是華國鋒到中央工作後,為了支持袁隆平的工作,華國鋒拍板決定中央拿出150萬元支持雜交水稻推廣,其中120萬元給湖南作為調出種子的補償,這些錢在當時就是一筆巨款,華國鋒還讓農業部主持立即在廣州召開南方13省(市)雜交水稻生產會議,部署加速推廣雜交水稻。
袁隆平與華國鋒
中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如果雜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那將是對全世界一個劃時代的貢獻。華國鋒和袁隆平合作的非常愉快,袁隆平認為華國鋒的坦誠,他的質樸,他的科學思維,都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華國鋒和陳永貴都是搞農業出身的,雖然兩人都是山西人,但是以前並不相識,陳永貴後來因為工作關係結識了華國鋒,華老也是從基層一路走來的領導,兩人在農業問題上有很多的共同話題,平時經常交流分享經驗,兩人互相欣賞並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由於陳永貴負責農業,所以他經常會和華國鋒一起討論農業問題,互相交流經驗。在工作方面,他們也經常互相幫助。閑暇的時候,他們也會聚在一起聊天吃飯。陳永貴雖然是個農民,但隨著和他相處的時間越來越久,華國鋒也發現了他身上的閃光點。於是後來,兩人便成為了無所不談的知己。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老百姓吃飽飯,想法也相同,所以很談得來,現在人老了,退休了,就更容易懷念以前共同戰鬥的歲月。
華國鋒和陳永貴
現在,陳永貴病了,華國鋒理所當然來看望,這位前總理對前副總理說,就在這裡住吧,知道你很節約,這裡不貴,比外面強多了。
在陳永貴病逝後,這位前總理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在告別陳永貴時,華國鋒一句話也沒有說,但人們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悲傷的情緒,或許對於華老來說從此「西出陽關無故人」,此生又失去一位故交,這也是公開報道的他參加的最後一次追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