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2022年09月28日01:53:03 資訊 1829
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 天天要聞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 天天要聞

前段時間,有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開展全面消滅蚊子的建議》,吸引了很多人關注。不過,國家衛健委也給予了回復:「在創新蚊蟲控制技術研究方面總體仍較薄弱。」

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 天天要聞

國家衛健委的回復。來源/國家衛健委官網截圖

今天的我們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古人又該怎麼面對蚊子?其實,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上,與蚊子、蒼蠅的戰鬥史甚至比人類之間的還要悠久,那麼到底誰又是勝利者呢?

首先來說蚊子,這位「仁兄」可是古今人類第一討厭的蟲子。跟別的蟲子比起來,這種無孔不入,嗡嗡嚶嚶鬧得人不勝其擾,吸血後又留下個紅腫「紀念章」的蟲子實在讓人厭惡至極。更重要的是,蚊子還會傳染西尼羅病毒、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以及黃熱病等疾病,歷史上眾多瘟疫傳播都跟蚊子有重要關係。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蚊,處處有之,冬蟄夏出,晝伏夜飛,細身利喙,咂人膚血,大為人害。」現如今,每年依然有數億人感染由蚊蟲類傳播的疾病,其中死亡的大概有數百萬人。

但從蚊子的角度看,恐怕人類才是他們最討厭的存在。因為蚊子本就是先於人類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疊紀,恐龍還存在於世界上。直到恐龍滅絕,蚊子依然活得好好的。所以對蚊子來說,人類不過是短暫「過客」。

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 天天要聞

近距離觀察一下這位「老熟人」。來源/江蘇省血防所

全世界的蚊子包括38屬,約3500種,其中有約兩百種喜歡糾纏人類。而人類跟蚊子的鬥爭,幾乎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史。

文 | 郭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原文首發於2022年9月26日,原標題為《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被動防禦,鑽進蚊帳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出現了關於人們被蚊子騷擾的記載。比如在《莊子·天運篇》中,就出現了「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的記載,意思是蚊蟲的叮咬,讓人難受得一晚上睡不著。而晉代詩人陶淵明在幻想桃花源時,也被蚊子折磨得寫下《怒蚊謠》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

嘈然響起初駭聽,殷殷若有南山來。

露花滴瀝月上天,利嘴迎人著不得。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

同樣,晉代學者傅選也寫過一篇討伐蚊子的檄文《蚊賦》:

眾繁熾而無數,動群聲而成雷,

肆慘毒於有生,及飧膚以療飢。

妨農工於南畝,廢女工於杼機。

而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蚊蟆》中也提到:

斯物頗微細,中人初甚輕,

如有膚受譖,久則瘡痏成。

宋代文豪歐陽修也是蚊子的受害者。他一生作詩眾多,其中專門有一首情緒非常大的《憎蚊》。這首詩很長,僅摘抄部分,但我們依然能從中感受到歐陽修痛苦不堪的情緒

擾擾萬類殊,可憎非一族。

甚哉蚊之微,豈足污簡牘

……

蠅虻蚤虱蟣,蜂蠍蚖蛇蝮。

惟爾於其間,有形才一粟。

雖微無奈眾,惟小難防毒。

嘗聞高郵間,猛虎死凌辱。

哀哉露筋女,萬古讎不復。

……

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頤養·行樂》里,也有專門橋段去描寫他對蚊子的憎恨:

「時蚊蚋之繁,倍於今夕,聽其自嚙,欲稍稍規避而不能。」

可以說,從古至今,人們對蚊子的厭惡是一致的。為了對付這些嗡嗡飛賊,人們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早年間,人們對蚊子的認知還不足,基本上是一副「惹不起我還躲不起」的狀態,對付它們的方式主要是掛蚊帳。《詩經·小星》中提道:「肅肅宵征,抱衾與裯。」意思是天還未亮就要捲起衣物和蚊帳準備出征,這裡的「裯」便是蚊帳。後來,人們又用「幬」一字指代蚊帳。春秋時期,齊桓公被蚊子叮咬得不勝其煩,就用了「翠紗之幬」來防蚊

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 天天要聞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幔帳,有一定的防蚊作用。來源/故宮博物院

在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有「紅羅覆斗帳,四角垂香囊」,意思是這家裡的蚊帳非常華麗,四角還有掛香囊,當然這是有錢人家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對於貧苦人來說就沒那麼多講究了。比如謝承《後漢書》中寫:「夏多蚊,貧無幬,佣債為作幬。」就是說夏天蚊子多,又很窮,所以只好借債去買蚊帳。可見,蚊帳在當時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哪怕借錢也要去買。但這種消極被動的方式只能在家裡睡覺時用,完全無法應對更多場合。很快,人們又發明了新的辦法——「毒氣」戰。

2 轉守為攻,熏死蚊子

所謂「毒氣」戰,是人們在生活中發現蚊子對某些氣味非常敏感,如果應用得好,可以做到主動出擊滅殺蚊子的效果。最早記載見於《周禮》中的「翦氏」條,即:「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蠱之事。」意思是,翦氏用點燃莽草煙熏的方式來驅蟲,來讓廟堂不生蚊蟲。這種方式不止用來驅蟲,甚至可以驅鼠、驅蛇。

漢代以後,用於熏香的香爐廣泛出現在社會上。人們用這種方式來對抗蚊蟲的滋擾,取得了一定效果。當然,這種東西在古代,只有有錢人家才會擁有,普通百姓又用什麼樣的方法熏蟲呢?

宋代陸遊的《熏蚊效宛陵先生體》中提道:「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塊。」即用燒艾草的方式來驅蚊。後來也因此誕生了一種古代「蚊香」——火繩。所謂「火繩」,是將結過草籽的艾草和蒿草採集回家,像編麻花辮一樣編起來晒乾,明年夏天時就可以拿出來焚燒,以此驅趕蚊子。

在甘肅嘉峪關長城博物館裡,收藏有一捆來自漢代的火繩。除了艾草外,古人還發現了很多可以對付蚊子的東西,比如宋代《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就是用浮萍和雄黃做原材料製成香薰,點燃後可以驅蟲。當然,也有部分「重口味」的東西,比如在西晉張華編纂的《博物志》中稱,駱駝屎可以「燒煙,殺蚊虱」。有意思的是,這條記載還被李時珍收進《本草綱目》,考慮到李時珍認真的工作態度,他大概率親身做過實驗,證明駱駝屎確實有效。只是這一招說起來容易,點燃起來發出的味道和煙,弄不好人要比蚊子先逃出去。

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 天天要聞

《本草綱目》中對駱駝屎滅蚊的記載。來源/國家圖書館

當然,對付蚊子除了上述兩種方式,還可以隨身掛香囊,畢竟人們出門沒辦法手上拎著蚊香或披著一身蚊帳出來。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人發明了驅蚊香囊。《離騷》中有「樧又欲充夫佩幃」的記載,其中「幃」就是香囊的意思。古代香囊里大多裝的是藿香、丁香、七里香、薄荷等驅蚊藥材,不但能驅蚊,還能提神醒腦,讓人心清氣爽。而近代潘榮陛在他的《帝京歲時紀勝》中也寫道:「用軟帛縫老健人、角黍、蒜頭、五毒、老老等式。抽作大紅硃雄葫蘆,小兒佩之,宜夏避惡。」

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 天天要聞

唐代葡萄紋花鳥銀香囊。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院

當然,除了這些比較主流的滅蚊方式,也有讓人哭笑不得的非主流。比如在《神農本草經》記載:「蝦蟆,味辛寒……《淮南》謂之去蚊。」得知了青蛙 有滅蚊功效後,古代有人曾在戶內放置養蛙的水缸,等蚊子過來就會被青蛙吃掉。這種辦法看上去不錯,但晚上眾蛙齊鳴恐怕也會讓人神經衰弱。

還有一種早期的「滅蚊燈」,明代小說《金瓶梅》里有提及。這是一種掛在蚊帳內的小燈,燈盞的側面開有小口。當燈繩被點燃後,就會因冷熱不均產生氣流,蚊帳內的蚊子便會被氣流吸進燈盞內燒死。這種燈具效果存疑,而且也沒有廣泛普及。

還有一種方式是在身上塗防蚊液,《荊楚歲時記》中寫道,用艾草浸泡過的雄黃酒擦身體可以驅蚊。但這種方式成本太高,也未廣泛普及。事實上,人們用得最為廣泛的,反倒是清同治年間華僑胡文虎在汲取南洋民間草藥配方後,製成了「虎標萬金油」,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清涼油。

一直到現在,人們在對付蚊子上還沒有徹底走出古人的智慧,防蚊的主力工具依然是蚊帳、蚊香、防蚊液這三種。不過,我們也使用上了最新的生化武器「沃爾巴克菌」。從2015年開始,廣州連續幾年都在持續投放被沃爾巴克菌感染的人工絕育蚊子。這種細菌對人體無害,但對蚊子卻有絕育功能。在2016年和2017年的蚊子繁育季節,每周、每公頃面積投放16萬隻人工蚊子。持續兩年投放後,野生蚊子數量減少了90%以上。另外,兩個地區的蚊子叮咬率分別下降了96.6%和88.7%。可以說,在如何控制蚊子的數量上,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3 蒼蠅比蚊子還難對付

與蚊子比起來,蒼蠅的危害一點都不小。歐陽修在《憎蒼蠅賦》里寫道:「爾形至渺,爾欲易盈,杯盂殘瀝,砧幾余腥,所希杪忽,過則難勝。苦何求而不足,乃終日而營營?逐氣尋香,無處不到,頃刻而集,誰相告報?其在物也雖微,其為害也至要……」

明代學者謝肇淛在筆記《五雜俎》中說:「京師多蠅。蠅最痴頑,無毒牙利嘴,而其攪人尤甚,至於無處可避,無物可辟。且變芳馨為臭腐,浣凈素為緇穢,驅而復來,死而復生……物之最小而可憎者,蠅與鼠耳。蠅以痴,鼠以黠。其害物,則鼠過於蠅;其擾人,則蠅過於鼠。故防鼠難於防虎,驅蠅難於驅蛇。」

古人很早就發現,蒼蠅落過的食物容易腐敗變質。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寫道:「凡蜂蠅蟲蟻等,多集食上,食之致瘺。」所以,人們很早就發明了「巾幕」,即罩住食物的網罩來隔絕蒼蠅。但跟對付蚊子不同的是,蒼蠅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本領——飛得太快了。

人們還能用煙熏的方式對付蚊子,但蒼蠅的難度就大了許多。就算趕走了蒼蠅,它們一會還會飛回來,而且熏香很難一下子殺死蒼蠅。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對付蒼蠅的哭笑不得的記錄。比如明朝李賢所著的《古穰雜錄》中記載,都御史陳智曾被一隻蒼蠅煩得大怒,要求自己手下集體出動捉拿蒼蠅。清代學者樂鈞所著的《耳食錄》也記載了一出打蒼蠅的悲喜劇,有個人在拍打蒼蠅時,見到自己父親頭上有蒼蠅,「大怒,槌之,父腦裂死,而蠅飛去」,結果此人被以弒父罪論處。

從這兩件事中可以看出,古人確實沒什麼對付蒼蠅的好辦法,人類對蒼蠅的有效兵器,則始於1900年蒼蠅拍的出現。1900年,一個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州迪凱特的企業家羅伯特蒙哥馬利,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蒼蠅拍,並於次年在美國的《婦女家庭雜誌》上做了廣告,稱其滅蠅於無形之中,不留痕迹。從此,人類一代滅蟲神器登上歷史舞台。在蒼蠅拍面前,不管是蚊子還是蒼蠅,統統都被拍扁,人類也最終擁有了可以「單兵使用」的有效武器。而到了1939年,一位叫保羅.米勒的瑞士科學家發現,一種叫「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化學藥品是強有力的殺蟲劑。DDT既可以防治科羅拉多土豆甲蟲,也可以消滅蒼蠅和蚊子。而這種對害蟲的終極殺傷武器也進入了人們的生活,成為滅殺害蟲的得力助手。然而,由於DDT對生物的殺傷力強大,且在環境中能夠積累,我們目前面臨著停用便蚊媒疾病反撲,使用則損生態及人體健康的兩難處境。

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 天天要聞

來源/央視《走近科學》截圖

時至今日,無論人們發明了多麼厲害的武器,從拖鞋到蒼蠅拍,從蚊香到DDT,蚊子和蒼蠅依舊在人類面前活躍著,正如其億萬年來在地球上生活的一樣。在大自然面前,生命總是以其特有的頑強存活在世界上,正如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小說《三體》中所寫:

「看看吧,這就是蟲子,它們的技術與我們的差距,遠大於我們與三體文明的差距。人類竭盡全力消滅它們,用盡各種毒劑,用飛機噴撒,引進和培養它們的天敵,搜尋並毀掉它們的卵,用基因改造使它們絕育;用火燒它們,用水淹它們,每個家庭都有對付它們的滅害靈,每個辦公桌下都有像蒼蠅拍這種擊殺它們的武器……這場漫長的戰爭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現在仍然勝負未定,蟲子並沒有被滅絕,它們照樣傲行於天地之間,它們的數量也並不比人類出現前少。」

參考資料:

(明)李時珍著;馬松源譯註. 本草綱目[M]. 北京:線裝書局, 2019.01.

(戰國)莊子著. 莊子[M]. 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2018.05.

繆天綬選注. 詩經[M]. 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華撰. 博物志[M]. 北京:中華書局, 1985.

劉慈欣著;姚海軍主編. 三體[M].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08.01.

《國家衛健委官網對關於開展全面消滅蚊子的建議的回復》,國家衛健委官網

《廣州放飛絕育蚊子》,參考消息網,2016-07-25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真故圖書為庫叔提供15本《我教過的苦孩子》贈予熱心讀者。寒門學子的人生攀登,催人淚下的「摸爬式努力」。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大學教授,她用整整20年的時間,追蹤記錄下56位貧困學生從出生、求學,到結婚工作等人生關鍵階段的遭遇和選擇,每個故事都直戳人心。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

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 天天要聞全面消滅蚊子,有可能嗎? - 天天要聞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